浸润文化芬芳传播文化书香

2024/1/20 来源:不详

北京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 https://m.39.net/pf/bdfyy/
点亮一盏灯,照亮读书的路。对年少时的刘深灵而言,时代的尘埃太过厚重,那时微微亮着的灯光,几度模糊了人的脸庞,这条读书路步步走来,于他充满着渴望与艰辛。“我们那个年代经历了太多波折,小时候要读书,还得自己上山去割草来盖教室,全是土坯房,比不上现在这个条件了。”深冬寒月,在白云区牛场乡蓬莱村平山组的家里,刘深灵不住感慨。头戴一顶小礼帽,眼神专注而有力,尽管已78岁高龄,但刘深灵看起来仍精神矍铄。曾在蓬莱村当了10多年村支书的他,打从童年记事开始,就与书香文化结下了深刻的缘分。在刘深灵的回忆里,家里四兄妹的春夏秋冬全是在父亲的讲学声中度过的。“我爷爷和父亲以前都是本地有名的私塾教师,父亲甚至还会主动去到村里,让村民们把孩子都集中起来,找一间空屋子凑一凑板凳桌子,教他们识字。”童年时受到浓厚的教育氛围熏陶,刘深灵早早便知晓文化的重要性。耳濡目染下,他对教师这一职业更积淀着深厚的感情,上世纪70年代开始担任村支书的10多年时间里,从家里父辈留下来的书本日记到每天的报纸广播,他的工作和生活始终没有和文化书本分开过。谨记“传播文化、教书育人”的祖训,退休后的刘深灵念着家里的教育渊源,加上父辈藏书的基础,决定办一个农家书屋,把家里代代孕育的书香文化传播开来,传承下去。年,趁着家里盖新房,刘深灵动员全家自筹资金12万元,在家中楼房第一层办起了农家书屋,后取名为“蓬莱书院”。如今,书院藏书余册,均免费向村民开放借阅。为了更丰富书院的藏书门类和数量,刘深灵还主动联系花溪大学城的几所高校,大力收旧书和赠书等;为了让书院的文化气息更浓厚,讲堂书桌上还专门准备了文房四宝,但凡来书院参观留下墨宝的书客,刘深灵都会自费将其书写多的作品裱好收藏,悬挂在书院墙上。“当时父亲内心觉得虽然退休了,但还想发挥一点余热来做感兴趣的事情,几姊妹当时虽然各家也有各家的难,但还是力所能及地支持他,把这个书院办了下来。”大女儿刘毓兰说。原本修建的新家一层是用来做大客厅使用,因刘深灵用其创办了“蓬莱书院”,每到逢年过节,全家四姐妹集体回家探望双亲时,十几口人必须得全部挤在旁边的小灶房里。“虽然地方小了点,但是我们都很开心,读小学的时候,父亲就很喜欢买儿童连环画给我们看,邱少云的故事、上甘岭战役、小兵张嘎等,想起来都如数家珍,从小就在我们心里播种了对家国热爱,对文化重视的种子。”刘毓兰告诉记者,将来也希望自己握好父亲的接力棒,把书院越办越好。采访这天,坐在灶房火炉前的靠椅上,刘深灵家的电视机里滚动播放着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内容,他告诉记者:“我现在看书、看电视的时间占了一天的三分之二,平时的地方新闻频道更是非看不可,这是我每天了解外界的窗口。”而今,每逢周末和暑假,常有村民和孩子来到“蓬莱书院”充电学习,大到五六十岁的老人,小到三四岁的孩子,最多时,一天能接待余位村民。年少时浸润文化芬芳,年迈时传播文化书香。这一方平方米的小天地,既是刘深灵给自己搭建的“梦工厂”,亦是其传播文化、推广阅读的“黄金屋”。采访结束时,站在家门前那棵巨大的桂花树下,刘深灵的身影显得渺小而单薄,但他通过“蓬莱书院”播撒出的一颗颗书香种子早已飘远,孕育着无限希望。(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江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68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