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道教醮仪的起源与南北朝时期的方士

2022/6/20 来源:不详

一、《史记·封禅书》所记载的早期方士仪式:

.对秦始皇影响很大的战国时代宗教活动:自齐威、宣之时,驺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而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最後皆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於鬼神之事。驺衍以阴阳主运显於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

形解销化,依於鬼神之事:这里说明早期方士们(燕齐方士)认为长生成仙需要借助鬼神这一外部力量的帮助,和后世的依靠自身力量成仙有明显的不同。“形解销化”意味着死了也可成仙,可能和后世的“尸解”概念的形成有关。

终始五德之运:五德指五行金木水火土。

驺衍以阴阳主运显於诸侯:意思是驺衍凭借阴阳学说在诸侯之间吃得很开。说明方士们也懂阴阳五行。

.汉武帝的宗教活动:

史记对汉武帝的评价是:“尤敬鬼神之事。”

汉武帝最宠爱的方士李少君向武帝进献:“祠灶、穀道、卻老方”

少君言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

祠灶:指祭祀灶神。

穀道:指辟谷。

致物:致,召致;物,泛指鬼神。格物致知,最原始的含义是指“召来鬼神,从鬼神那里得到知识。”而非后来的“探究事物原理,从而从中获得智慧。”

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意思大概是,祭祀灶神就可以召来鬼神,召来鬼神后,丹砂就可以变化成黄金,用黄金来做饮食的器具就可以长寿,长寿了之后就可以看见海中的蓬莱仙人,看见了海中的蓬莱仙者之后,再去泰山封禅祭祀天地就可以不死。这里也说明早期方士的成仙条件之一是祭祀鬼神。

.公孙卿给汉武帝讲黄帝鼎湖登仙的故事:齐人公孙卿曰:“今年得宝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与黄帝时等。”卿有札书曰:“黄帝得宝鼎宛朐,问於鬼臾区。鬼臾区对曰:‘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於是黄帝迎日推策,後率二十岁复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于天。”卿因所忠欲奏之。所忠视其书不经,疑其妄书,谢曰:“宝鼎事已决矣,尚何以为!”卿因嬖人奏之。上大说,乃召问卿。对曰:“受此书申公,申公已死。”上曰:“申公何人也?”卿曰:“申公,齐人。与安期生通,受黄帝言,无书,独有此鼎书。曰‘汉兴复当黄帝之时’。曰‘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宝鼎出而与神通,封禅。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申公曰:‘汉主亦当上封,上封能仙登天矣。黄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仙。患百姓非其道者,乃断斩非鬼神者。百馀岁然后得与神通。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其后黄帝接万灵明廷。明廷者,甘泉也。所谓寒门者,谷口也。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珣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後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珣,龙珣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珣号,故後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黄帝郊雍上帝:黄帝在雍城郊祭上帝。雍城即如今的陕西凤翔。

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常在这五座山与鬼神相会。

而神灵之封居七千:说明黄帝给七千神灵封以了诸侯称号。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珣下迎黄帝:说明铸鼎引来神龙也是黄帝修仙的步骤之一。

公孙卿讲这个故事给汉武帝封禅提供了依据。

这也说明早期方士们追求长生成仙,并认为长生成仙需借助鬼神之外力(祭祀鬼神、与鬼神相会、封神、铸鼎引来神龙等)。

二、道教醮仪的起源——早期方士醮仪.醮的含义

《仪礼·士冠礼》:“若不醴则醮,用酒”

这说明醮礼的主要特色是敬酒。许多西方学者将“醮”翻译成offcring(献贡),但吕鹏志老师主张将其翻译为libation(祭酒)。

“醮”(libation)与“祭”(sacrific)的区别。

《说文解字·示部》:“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这说明祭的基本特征就是敬肉。尽管”醮”和“祭”有这样的区别,但实际做法常不加区分、同时进行(敬酒的同时也敬肉),合称“醮祭”。

道教受佛教影响后,开始区分”醮”、“祭”。唐末五代高道杜光庭对”醮”和“祭”的定义:“牲拴血食谓之祭,蔬菜精珍谓之醮。醮者,祭之别名也。”这个定义是由道教长期受佛教影响的背景下形成的。

.道教醮仪源出方士传统

《仪礼·士冠礼》中的醮仪是将酒肉献给的是世俗的人,宗教醮仪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的文献中。例如,楚·宋玉《高唐赋》:

有方之士,羡门高谿。上成郁林,公乐聚谷。进纯牺,祷琁室。醮诸神,礼太一。

纯牺:是指颜色纯白的牲畜。有学者错误的望文生义,以为纯牺是指洁净的贡品。

唐·李善注《高唐赋》推测:

“羡门高峪”即《史记封禅书》提到的方士“羡门高”

“上成郁林”、“公乐聚谷”也指的是方士们

《汉书·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汉书》卷六十四“王褒传”中,“或言”作“方士言”

综上,从战国至汉代的文献显示,这种与祭祀没有多少区别的宗教醮仪大都与方士有关。

.正一天师立醮的说法并不可信

最早的东汉天师道史料并没有提出“灵宝立斋而正一有醮”的说法,“灵宝立斋而正一有醮”这一说法来自晚出道书(DZ《上清灵宝大法》)

东汉天师道教内文献《千二百官仪》及其南朝改编本《正一法文经章官品》中包含反祭祀的文字内容,说明天师道反对祭祀,不会举行祭祀之醮。

《千二百官仪》:

盖天大将军十万人,主收捕天下饮食横行鬼贼,为万民作精祟者。

《正一法文经章官品》:

天愿白候将军兵士十万人,主收自称天地水三官,万道逆杀鬼,考问人不得,从民求饮食。毕女君一人官将一百二十人,治仙宫室,主解诸祭酒犯录止禁饮酒食肉,行轻重於民问奸好淫通之罪,皆使无他。

犯录:录,即箓。犯录即违反受箓的箓上的内容。

南朝刘宋天师道经典《陆先生道门科略》和《三天内解经》提出“神不饮食,师不受钱”

饮食:指饮酒食肉。

东汉天师道经典《老子想尔注》提出“道故禁祭缀祷祠”,与《千二百官仪》的法互相印证。

祭缀:指祭祀。

教外史料《典略》明确提到张鲁领导的天师道教团禁酒,这个规定实际上杜绝了用酒祭神的行为。

在学术界有些学者认为所有道教仪式的来源都是中国上古的宗教祭祀。有些学者把天师道的这个上三官手书和上章这两种东汉天师道仪式都当成是祭祀,而且就顺着这个思路推断东汉天师道有祭祀之醮仪。但吕鹏志老师不同意这个看法,近几十年的研究(如Cdzich)表明,上三官手书和上章只是由祭酒与神作书面交流(rturn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5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