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行鲁国故城吊周公蓬莱海市
2022/12/11 来源:不详从孔林出来,没想到之前送我们过来的那位小面包司机还真在门口等着呢。看天色尚早,我们决定再去看看周公庙。对于我们的游览意向,小面包司机好像不太认同,但欲言又止,估计是怕丢了生意。孔林到周公庙只有两公里多一点,小面包司机收了我们20块钱,多少都不和他计较了,携妻带女出来,就是图个方便、快捷。周公庙门前很是寥落,除了几位晒太阳的老者,没有一个游客。售票处找不到人,一位晒太阳的老先生告诉我需要到旁边的一座小房子里去找人。小房子里只有一位工作人员,对我的到来甚至还有些诧异,在抽屉深处翻出一叠门票。门票和“三孔”的门票样式相同,50块一位,有点小贵。售票员同时兼检票员,一人多责,看样子这个景点真是少有人来。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四子,武王的同父异母弟。其在辅佐成王东征灭掉伙同武庚叛乱的奄国之后,受封于奄国故土,也就是“少昊之墟”。因周公需要留在成王身边辅佐,周公长子伯禽代父就封,建立鲁国,都城即设在今天的曲阜。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周公的知名度要远远逊于孔子。说起周公,人们首先会想到“周公解梦”,想到算命先生。而实际上,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周公是具有非常崇高地位的。西汉初年大思想家贾谊如此评价周公:“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春秋以来,直至唐高祖一朝,周公一直被奉为圣人,地位在孔子之上。唐玄宗时期,周公的地位突然被孔子所取代。究其原因,恐怕和周公功高盖主、并曾一度代成王称王有关,因为自负的李隆基不可能喜欢这样一位雄才大略、功德均在君主之上的辅政者。
曲阜周公庙位于鲁国故城遗址内,其前身为鲁国太庙。太庙本为天子规制,但因周公辅佐周王功勋卓著,成王在周公去世后,特许其子伯禽在鲁国设立太庙、“郊祭文王”、并祀周公,“奏天子礼乐”。此为曲阜周公庙之始。由于没有直接的文献记录,鲁国太庙建立的时间只能依靠各种旁证来推断,一般认为在鲁公十四年(约前十一世纪末),距今有多年的历史。汉、唐两代均有帝王到周公庙亲祭。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年),真宗追封周公为“元圣文宪王”,并在鲁国太庙旧址上重建周公庙。清顺治年间,曲阜世职知县孔胤淳曾主次周公庙扩建。清康熙二十六年(年),对周公庙进行大规模增建,使周公庙达到历史上鼎盛时期。
曲阜周公庙整个建筑群大致呈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方形,共有三进院落。大门为一座四柱三间三楼木质坊门,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系清康熙二十三年(年)重建。坊额“棂星门”三个金漆大字,古朴、敦厚,很有历史感,当为他年旧作。但头脑里突然觉得这三个字似曾相识,找出孔庙“棂星门”的照片仔细对照,发现此“棂星门”与彼“棂星门”为同版,应属互相借用,而孔庙“棂星门”的书写者可是乾隆皇帝。
和大门旁晒太阳的老者们搭话的时候,就注意到大门前偏东立有一通碑身已经折断但又修复的“辇路”碑。辇路碑和下马碑相类似,也是提醒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落轿,以示对尊者的恭敬。门前广场上与“曲阜鲁国故城”标志碑并排,有一通黑色大理石碑,走进一看,发现上面镌刻的就是前文提到的“鲁国之图”。这幅图对城郭、殿宇、山川、河流的描绘非常详细,图注清晰,是一份非常宝贵的鲁国历史地理图。
在第一进院落的东西两端,各有一座建于明嘉靖三年(年)的四柱三间冲天式石牌坊,东坊额为“经天纬地”,西坊额为“制礼作乐”。前者是说周公有治理天下的经世之才,后者是说周公有制定礼法的旷古之功。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周公之所以更被推崇,应该和他既有前无古人的思想贡献,又有成功的治国安邦实践有关。相较于周公,孔子一生基本为“述而不作”,以古人的思想精华为我所用;坐而论道,很少有机会去进行政治实践。周公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而孔子更像一位出色的大学教授。
走过一段林荫蔽日的青砖甬道,即来到了第二道门“成德门”。
“成德门”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年),面阔三间,悬山顶,明间辟门。
东西次间内各立有一通明碑,东面这通碑上记载了明正德十三年(年)曲阜县为周公庙始置祭田祭器的情况;西面这通碑是明嘉靖年间整修周公庙的记事碑。
第二进院落中最显眼的建筑是康熙御碑亭。
“御制祭周公庙文”碑
相比孔庙中御碑亭的比肩接踵,周公庙中的这座一枝独秀的御碑亭显得格外珍贵,就像一个不招人待见的孩子收到的第一份礼物。御碑亭为方形重檐歇山顶,内置清康熙二十六年(年)满汉两种文字的“御制祭周公庙文”碑。在此之前的康熙二十三年(年),康熙帝到曲阜祭孔时,曾经派人到周公庙祭祀,并赐周公的后人东野沛然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关于“东野”姓的来历,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鲁公(伯禽)有三子,长子袭,次子熙,三子鱼。鲁公赐三子鱼东野田一成以自养,故以东野为姓。前年,鲁灭于楚,鲁国公族余人被杀,唯有东野二十一世孙东野质携子得脱。因此后世周公之后皆为东野之姓。清乾隆三十六年(年),乾隆帝东巡至鲁,曾经到周公庙拈香,并赐铜质供器5件。
御碑亭侧后,是周公庙的第三道门“达孝门”。“达孝门”和“成德门”同年建造,面阔三间,悬山顶,明间辟门。
西次间立有一通残缺不全的碑石,从碑阴仅存字迹可以知道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鲁国故城”标志碑。碑阳新刻文字为:“万恶四人帮,十年逞凶狂。少昊头颅碎,鲁城被拆光。三孔大殿毁,周庙受遭殃。贼罪臭千载,历史诛巨奸。首凶陈伯达,作伥谭厚兰。留此残碑在,铁证永相传。”
碑文里提到的陈伯达,大名鼎鼎,曾经名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是“文革”中的显赫人物。谭厚兰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在她45年的短暂人生中,让曲阜以“三孔”为代表的文物古迹惨遭涂炭是她最大的恶行。其实,作为一场“革命”的马前卒,谭厚兰不应该受到太多的指责,因为没有谭厚兰,还会有“李厚兰”、“王厚兰”,悲剧仍然会发生。
“达孝门”内墙壁上嵌有三块诗碑,一块为邓直卿的《谒周公庙》诗:“笃篚弧忠贯古今,监殷二叔自商参。流言西土闵王室,问罪东山岂圣心。显赫风雷昭帝鉴,恢宏礼乐被人深。古城东北祠前路,白日青天世所钦。”
另外两块,一为“曲阜城东古庙凉,数株老桧俨成行。春秋俎豆仍平藻,岁祠蒸尝侑乐章。一代经营赞文武,百年制作迈虞唐。姬周锡土酬功德,千载令人仰不忘。”一为“鲁国周公庙,荒冈积雨深。乾坤经世业,文武宪天心。尚忆封唐叔,尤怜挞伯禽。灵光隔秋草,伫望欲沾襟。”均已感觉到周公受到的冷落,慨叹之情跃然纸上。
三碑石都刻于明嘉靖年间,分别为楷、行、草体,书、刻皆佳,是难得的明碑佳品。
过“达孝门”,即进入了周公庙的最后一进院落。庭院内,沿甬道两侧排列着十数通古碑。
在这些古碑中,最有名的当数“金人铭”碑。
相传,伯禽就封鲁国时,周公恐其有失,亲书铭文于老管家金人的背上,并叮嘱老管家要经常背对伯禽,以免伯禽忘记自己的训诫。这篇写在老管家金人背上的铭文就是后人所说的“金人铭”。据学者考证,《金人铭》即为《黄帝铭》六篇之一,通篇意旨即少言慎言,韬光养晦,与孔子的“敏于事而讷于言”不谋而合。现存的这通“金人铭”碑刻于清道光二十年(年),其中还记载了孔子“金人铭背”典故的来历。
有资料介绍说,周公庙里还有一通碑非常有名,那就是宋真宗的“御制文宪王赞”碑。但仔细查看路边的这十几通有的已经漫漶不清的古碑,终未发现,有可能是视而不见,对面相逢不相识。在网上搜索“御制文宪王赞”碑的有关情况,发现好多贴文、百科都把文宣王的“宣”字错弄成“宽”字,估计是以讹传讹。
“元圣殿”是周公庙的主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顶覆绿色琉璃瓦。
殿内正中神龛上塑有头戴旒冕、身着衮服、手执镇圭、红颜白须的周公坐像。
梁枋上的匾额“明德勤施”雕龙金匾和两侧抱柱上的对联“官礼功成宗国馨香传永世;图书象演尼山绕绪本先型”均为乾隆帝亲题。但匾额和对联的制作显然不太认真,衬底油漆剥落严重,让人对其质量不敢恭维。院内两庑奉祀历代鲁公,可惜并未开放。
在我们一家三口游览周公庙的一个多小时里,整个景区只有我们三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