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史上最大的官,真不是白得的
2024/1/24 来源:不详展开厚重的历史长卷,自唐迄清多年来,在登州古城(附郭蓬莱)任职的文官武将,灿若星辰,数不胜数。
封建王朝讲究的爵位是中国古代皇亲贵族的封号,具体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登州的永康侯徐安世家,是二等爵位“侯”职,算是登州历代文武官员的最高级别了。
沙向阳手绘永康侯祠图
徐氏家族为蓬莱一大望族
永康侯徐安是蓬莱一大支徐氏的始祖,族人们都引以为豪。自明朝正统年间(年-年),徐安调任登州、落籍蓬莱以来,这支徐氏家族繁衍兴旺,枝繁叶茂,他的后人支脉多分布于蓬莱城里、城南的徐家集村、城东的潮水镇淳于、崖下、上营等村,发展成为蓬莱的一大望族。
蓬莱人亦世代铭记徐氏祖先的功德,当年修筑于蓬莱画河东岸、凤凰山上万寿宫内的“永康侯祠”,就是为供奉与纪念永康侯徐安世家所建的专祠。祠堂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登州府志》、徐家祠堂的牌位及徐氏族谱,都曾铭记了永康侯徐安家族世代忠良、报国安邦、戍边登州、献身乡梓的辉煌业绩与传统美德。
朱棣赞“徐忠真壮士也”
当年的登州(蓬莱)水城,享有“京津门户”“渤海锁钥”之美誉,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水军要塞、兵家必争之地,历来发挥着抵御外侮、保卫海疆的重要作用。历史在这里留下了登州历代英雄豪杰一篇篇抗击倭寇、保家卫国的壮丽篇章。
明朝洪武九年(年),登州升级为府,在宋代辟建的“刀鱼寨”旧址上,疏浚扩展,环筑土城。同时增设了登州卫,登州卫下辖七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设备倭船十艘,共辖战船七十余艘。此后,为备倭急需,又在水城内建立水师府,全称“备倭都司府”,俗称“备倭城”;因城墙围小海而建,故名“登州水城”。后经历朝历代加强登州的海防力量,在登州水城屯聚重兵,并且设立山东海防总兵官。官兵进一步加固修筑,将水城的土城墙改为砖石结构,在东、西、北三面增筑敌台,还在水门东西两侧,居高临下各修建一处炮台,添置了两尊巨型铁炮,呈掎角之势,控制附近海面,增强了对敌威慑力,使蓬莱水城真正成为北方的军事要塞。
在此期间,永康侯徐安世家,自徐安任职登州起,即统领军务,参与创建登州水师府、扩建备倭城等重要防御设施。他的历代后裔,也一直续任其职,忠于职守,勤于防务,功不可没。
据明史《明实录·宪宗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二详记:徐安的父辈徐忠(年-年),字仲达,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明朝靖难名将。他历任河南卫副千户、济阳卫指挥佥事,镇守开平。明成祖靖难时,徐忠率部相助,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白沟河之战,徐忠单骑冲阵,在激战中被流矢射中手指。他无暇拔箭,便抽刀将手指斩断,继续率军血战。正在高处督战的朱棣看到此景,高度称赞:“徐忠真壮士也!”
由于战功卓著,徐忠累升至前军都督府左都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封永康侯,食禄一千一百石,子孙世袭侯爵,并获赐铁券。永乐年间,徐忠留守南京,辅佐太子监国。永乐十一年(年),徐忠病逝,享年五十二岁。永康侯之爵位,自徐忠始,传至其后世第十代,直到明朝灭亡而结束。
二世驻守登州后世代忠烈
二世徐安,于明朝永乐十四年承袭父爵为永康侯,曾历任锦衣卫正千户等职,明朝正统年间(年-年),升任山东备倭都司府(驻登州水城)指挥佥事,驻守登州,带领当地军民备倭戍边、修筑城垣、保境安民。
登州(蓬莱)水城备倭都司府永康侯墓碑
徐安任职期间,首建登州备倭城水师府,率领军民修筑山东沿海卫城二十三处。据《蓬莱县志》记载,明朝成化年间,礼部尚书周洪谟曾为永康侯徐安撰写墓志铭,记载其生平业绩:“惟公内抚海邦,外备倭寇,守镇海滨,御灾捍患,惠濡及人。抚下持身,久著贤誉。”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徐安的历史功绩。
三世徐昌,无传。四世徐锜,于明成化十八年三月辛卯袭。明朝弘治三年四月,于五军营坐营。八年四月,管红盔将军宿卫,屡战屡胜,战绩辉煌。《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五另加记载:湖广靖州苗贼李再万等,洗劫乡村,负隅顽抗,对抗朝廷大军,总兵官永康侯徐锜等,率领汉土官军部队,分哨截杀,自冬徂春,攻破贼寨四十余处,斩获贼首李再万等一百三十九人,擒获贼兵二千七百七十余人,并追回被掳的百姓九百多人,得到了朝廷重奖。永康侯徐锜,居功不傲,再接再厉,协同其他将领,会统官军八千五百之众,进抵南方大竹坪,安营扎寨,节制各哨巡,再度破敌立功,成为徐氏家族的佼佼者。
十世徐锡登,崇祯中袭。崇祯末年,孔有德叛乱,登州全城陷落,徐锡登率全家妻儿老少奋死抵抗,壮烈殉国;其妻朱氏则捧着祖宗牌位自焚而死,永康侯世家世代忠烈。
徐氏后人动乱岁月保下祖碑
经受五百多年的风雨洗礼,登州古城早已物是人非。原永康侯祠堂,因其位于凤凰山要地(原蓬莱武装部办公楼),解放战争时期毁于战火,后来曾经改为学校、医院,今已辟建为民宅。当年残存的二世徐安祖碑,幸亏被淳于的徐氏族人抢运回村,一度安置于徐氏祠堂,得以保存至今。
潮水镇淳于村的徐国仕、徐洪生、徐洪强等族人,尤为关爱先人祖碑,千方百计加以保护。迫于动乱岁月无处安置祖碑,徐国仕不惜冒着民间忌讳,将其存放于家门口守护。若干年后,徐国仕等人找到了下乡调研村史的笔者,经蓬莱文化局文物部原部长申开波安排,将徐安祖碑启运到蓬莱城里,隆重安置于原登州水师府院内,使这珍贵的历史文物得到妥善保护。
据徐氏族人回忆,永康侯之后裔,在明末战乱之时,纷纷由蓬莱城里分散于乡下,在徐家集村西的徐氏祖坟,保存了其祖先徐世杰的墓志铭(位于徐家集中学校园内,刻有“明崇祯二年立”,存有碑铭图),清楚地记录了祖先徐世杰明末曾任福建粮台、四川通判等职,其晚年告老还乡,故后葬于徐家祖茔的履历。其原墓葬及墓志铭保存尚好,直到蓬莱四中建校于此,才将坟墓移动。墓穴内分为两室,由长方形石块砌成,是徐世杰夫妻的合葬之墓,穴顶是用长方形的墓志铭石碑为盖。这一古墓的发现,进一步见证了永康侯的后裔徐氏家族落居徐家集开枝散叶、繁衍发展的悠久历史。(沙向阳)
来源
烟台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