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小名片,让孩子们与好朋友老师的距
2025/6/2 来源:不详
每一个老师和几个孩子牵手结对,既是师生又是好友——年,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根据市区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在学校部分年级推行全员导师制,探索至今已实现全校“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这些“好朋友老师”,不仅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提供持续关心关怀和全面发展指导,更成为桥梁与纽带,优化日常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
学校用“好朋友”这个看似平常但又充满“分量”的词,来界定导师和学生之间平等、友爱、信任、互助的关系。互相结为“好朋友”后,师生之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植树节到了,自然老师带着自己的“好朋友”给校园植物制作名片,感悟生命力量;语文老师鼓励“好朋友”申请学校魔法小书店书号,陪伴他们创作手写手绘书;不少藏在心底的小心愿在老师的协调下实现了,比如当一次学校“星光电视台”的主持人,和老师成为“笔友”等。
有快乐,喜悦分享;有困惑,耐心倾听。两年来,“好朋友”之间的相处越来越融洽。今年10月,学校推出“好朋友师生午餐会”,师生在午餐会中相约,自由交谈,氛围轻松又温馨。
日前,继“好朋友午餐会”后,学校又定制了“好朋友老师”名片,进一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亦师亦友,相伴成长。一张小小的名片上,不仅印有老师亲切又萌萌的卡通形象,还展示了他们的办公地点、个人爱好和“好朋友老师心语”等信息,方便孩子们与各自的“好朋友老师”取得联系。
在“好朋友老师”的心语里,孩子们感受到字字句句蕴含着的融融暖意——张玲怡老师写道,“不限制现在,不定义未来,一起成长”;居山植老师最想“努力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吴凝寒老师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有温度的引路人”;“用最初的心,走最远的路。好朋友老师,一路陪伴你。”钱叶华老师的心语既道出了自己的育人初心,也体现了她作为“好朋友老师”的责任与担当。
收到来自数学赵老师的名片后,一1班男孩钟翰觉得新奇又有趣:“太棒了,我有一位好朋友老师啦!”他想着,回家后也要diy一张属于自己的小名片,回赠给他喜爱的赵老师。得知自己的“好朋友老师”汪老师的爱好是阅读,二7班女孩何嘉妮仿佛一下子找到和汪老师之间的一种“连接”:“太巧了,我也最爱看书,这真是我们好朋友间的缘分和默契呀!”五5班男孩瞿昱涵手里拿着来自“好朋友老师”陶晓燕的名片,不禁想起入校五年来陶老师对他点点滴滴的关爱:“当我遇到困难时,陶老师总能第一时间发现我的小情绪,耐心开解我,给我勇气和力量。”拿到这张珍贵的名片,他告诉陶老师“我会向着您对我的期待不断努力!”
记者/?王菁
编辑/黄骞文
图片/?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