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述说白云城市记忆贵阳网
2023/11/16 来源:不详北京治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一座城总有属于她的印记,这些穿过岁月长河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是她的生命力所在。白云,这座曾经因铝而生、缘铝而兴的高原铝城,随着贵州铝厂响应省市号召“退城进园”,贵铝成为了白云过去工业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时代记忆;白云,这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的城市,与风筝文化结缘于二十八年前,享有“北有潍坊南有白云”的美誉;白云,这座各民族团结一心的包容之城,布依地戏、苗族抢鼓棒等非遗文化在这里传承……这仅仅是记录着白云历史、记录着城市记忆的白云文化印记的缩影。近年来,白云区坚持高标准要求、实施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助推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结合自身资源实际,推进文旅融合、工旅融合、农旅融合等发展,依托“三线文化”、铝工业文化、民族文化等,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打造属于贵阳、属于白云的“城市记忆”,全面增强旅游发展新动能,打造贵阳文化新地标、城市旅游目的地。1、工业原址文创产业园:属于一代白云人的工业记忆“我们厂现在变成这个样子了啊,完全看不出来了,走进去可能要迷路哦……”近日,家住贵阳市白云区铝兴社区的居民李五七与家人走进即将落成的贵阳(贵铝)工业原址文创产业园,站在这片曾经工作和生活过几十年的土地上,他眼眶微微湿润,很是感慨。今年49岁的李五七一直是贵州铝厂的工人,目前随贵铝“退城进园”在清镇园区工作。对于从小生在贵铝、长在贵铝、工作在贵铝的他来说,贵铝承载着他大半辈子的记忆。“从父母这一辈到家里兄弟姐妹,我们全家都是铝厂的。从托儿所开始,到小学、中学、技校,毕业以后又在铝厂工作,在白云区随处转一转,都能遇到厂里的人。那时候,提起白云,必提贵铝。”李五七回忆说,粮油水果、生活用品等福利常常发,上学、就医、生活都享受优惠。在工业原址文创产业园里,李五七一边走一边回忆,这片好像是之前工作的熟料溶储车间,这里还剩下根烟囱,这边好像是厂房砖墙和运输通廊,伴随着他工作了几十年的贵铝氧化铝厂,只剩下依稀印记,眼前的已是另一番崭新模样,“至少没有全部拆完,在我们厂原来的这个旧址上建起工业原址公园,也是对以前的一些留念。”李五七说。李五七所诉说的是一代人的回忆。贵阳市白云区因铝而建、缘铝而兴,铝土矿资源丰富,工业基础深厚,曾是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之一,曾被称为高原铝城,计划经济时期,白云区的建立是为铝厂等驻区国有大中型企业搞好后勤服务。区域内基本没有其他工业企业,产业结构单一,“一铝独大”曾经是白云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标签,直到年以前,以铝及铝加工为主的传统制造业在全区产业结构中还有高达70%的占比。然而,单一产业必然伴随着发展的脆弱性。年全球金融危机、凝冻恶劣天气等多重因素下,铝工业遭受重创,白云区开始加快步伐探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重新调整定位,铝精深加工、新材料产业园、食品工业园等园区逐步建设,依托大数据机遇助推传统工业升级改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旅游业、商贸业势头迅猛,该区产业发展呈“多点开花”之势,正逐步打造以中高端制造等为主的新型现代工业体系。年8月,贵铝在白云区的氧化铝项目全线退出生产,年,贵铝电解铝也实施“退城进园”退出白云,自此,重工业、贵铝成为白云人的过去。为了纪念这段对于白云而言举足轻重的发展史和时代记忆,白云区在贵铝氧化铝厂片区原址基础上,保留部分工业印记,建设贵阳(贵铝)工业原址文创产业园项目。该项目以都市记忆与工业美学相结合,展现过去60年贵州铝厂的产业变迁和现代工业文化创意,记录白云的“城市记忆”。项目规划占地面积近7.6万平方米。斑驳的红砖厂房配上个性张扬的涂鸦,工业印迹与时尚文化和谐相融,运输管廊变身科技体验长廊……按照设计规划,项目以“甲子贵铝,逐梦之迹”为主题,保留原运输通廊、碱化车间、仓储厂房结构等,以贵铝近代工业留存为核心,集教育、博物、展会、演艺、文创、宜居于一体,实现“老回忆”与“新生活”的有机融合,打造一个有故事可阅读、有欢乐可体验、有梦想可实现的贵阳文化新地标、城市旅游目的地。2、北有潍坊、南有白云:白云区与风筝的不解情缘“这次放飞的最长的风筝是龙串子风筝,长度差不多有米,由近百个小风筝组成。但这都不算长的,十多年前,在白云公园我们还放飞过米长的风筝呢。”今年5月18日,在贵阳市白云区泉湖公园阳光大草坪上,白云区中国风筝艺术馆馆长、“贵州风筝王”李洪斌一边手握轴线放飞风筝,一边回忆着自己的风筝之缘。这里正在举行的是“放飞白云”——贵阳市第十届旅发大会风筝文化活动,当天共计放飞串式、软体、特技等类型风筝超过只,还举行了包含中大型风筝、特技风筝放飞表演、风筝创意绘画大赛及风筝DIY、风筝放飞比赛等各类风筝活动。白云人李洪斌是个地地道道的风筝爱好者,与风筝结缘已经几十年了,回忆起白云区举办风筝文化活动的过去种种,他记忆深刻,“白云区可以说是中国西部的风筝之乡,白云的风筝文化可以追溯到三十年前。这些年间,白云区举办过大大小小各类风筝节活动,当时风筝界还有‘北有潍坊、南有白云’的说法呢。”李洪斌回忆。时间回到年,白云公园刚刚建成,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白云人在这里举办了第一届白云风筝节活动。当时规模小,只有16个队50余人参赛,白云风筝在这里拉开了帷幕。年,首届贵州省“白云风筝节”举行,奠定了白云风筝新的里程碑,比赛队伍由白云扩展到省市范围,云岩、南明、花溪、乌当、都匀、黔西等风筝代表队均有参赛。随后七年间,“白云风筝节”连续举办,规模、影响力逐步扩大,每年风筝节前还举行风筝制作培训班,邀请山东、天津等风筝高手到白云授课,白云风筝节的组织比赛工作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运作模式,还涌现出李洪斌、崔华团等白云自己的风筝大师。年后,白云风筝节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性的体育盛会。风筝节期间,除风筝比赛,还有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精品花卉展、白云投资交易洽谈会等活动,白云风筝盛会还吸引了来自美国、法国、哥伦比亚、泰国等国家和全国各省及港、澳、台等地的风筝代表队参赛。以文促旅、文旅融合,白云风筝成了白云区对外开放交流合作的一个新突破口,吸引了更多的人气、更多的机遇。“真是做梦也没想到,我们会成功!这只风筝还获得了世界吉尼斯之最。”让李洪斌充满自豪的获得世界之最的最长风筝叫“通天白云龙”。年,李洪斌和团队成员商量,制作具有贵州特色的巨型风筝,由龙头和龙身组成,共有片串联而成,经过团队成员半年多的精心设计制作,全长米栩栩如生的通天白云龙制作成功,并在人的通力合作下,于年5月3日,在白云区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风筝会上放飞成功。近年来,随着白云区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客观因素的变化,白云区不再举办规模盛大的风筝展会,但白云区在中国风筝发展史上享有“北有潍坊、南有白云”以及中国西部“风筝之乡”的美誉,依然为人所记忆。如今,在位于白云公园的中国风筝艺术馆内,还存有从全国七大流派中精选收集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风筝余只,以及许多珍贵的风筝历史资料。贵阳市白云区为中国风筝文化的发展史上书写的辉煌一笔,在这里留存下印记。3、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白云区的非遗故事额戴面具,手执战刀,飘逸的布依戏服,古朴中透出优美;锣鼓声中,神秘古老的曲调,伴随着粗犷的舞蹈,在猎猎的旗风中让人感受遥远而亲切的传统戏剧……今年7月8日,在贵阳市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六月六”文化活动现场,被誉为“黔中文化活化石”的民间艺术瑰宝——蓬莱布依地戏一出演,立即赢得了在场万余观众的阵阵喝彩欢呼。蓬莱布依地戏,是贵阳市白云区省级非遗项目,据传起源于宋末元初,属北宋遗风,由屯兵带入白云蓬莱区域。蓬莱地戏是“说、唱、跳(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是古老的面具院落舞,它原始而古朴,动作单纯而韵味清新,舞姿明快而寄寓深远,舞步多变而节奏极强。传承过程中以自愿为主,以祭祀、祈福为目的,由老艺人口传心授,在蓬莱村相对封闭传承。蓬莱布依地戏以《杨家将》为主要戏目,每逢正月十五,以及寨子里有什么大喜事,场坝上都要表演布依地戏,十里八乡的人们都要赶来观看,年年如此,而且乡亲们百看不厌。蓬莱地戏已由开始的祈福、驱邪降魔作用转变为现在传承传统民族文化、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作用。而在牛场乡的另一边,位于云雾山上的石龙村寨里,也有一项古老的民族舞蹈在传承,那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族舞蹈“抢鼓棒”。“抢鼓棒”是石龙村苗族岱眊人每隔十三年举行一次的重要祭祖活动,是一种以芦笙、木鼓为乐开展的苗族祭祀舞蹈,村民在活动中祭奠先祖,祈求神灵保佑族人出入平安,五谷丰登。杀牛祭祀祖先之后,村民们将木鼓请出,将木鼓架于鼓架之上。首先,由寨老吹响《祭鼓调》,代表全族人和祖先对话,音乐古朴凝滞,之后,祈愿性舞蹈“抢鼓棒”在木鼓声中开始,舞蹈核心是吹芦笙的舞者对于鼓棒的抢与夺,视抢到鼓棒为吉利,祈愿多子多孙。石龙村的苗族岱眊人把对生命的敬畏和自然的崇敬融入到歌舞里,作为一项传统民族文化,“抢鼓棒”承载着苗族的历史和文化。今年,“抢鼓棒”还被列入贵州省第5批非物质文艺遗产名录,他们正将这一民族文化资源传承下去。近年来,贵阳白云区积极推进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以牛场布依族乡“六月六”布依歌会为重点,积极开展蓬莱布依地戏、石龙苗族抢鼓棒、都溪跳场节等传统传承活动,并积极申报省市级非遗项目,促进社会大众对非遗传承的认知,推动民族传统文化长期的保护和传承。该区还对非遗代表性项目实施数字化保护工作,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积极为民族文化项目提供展示平台,牛场蓬莱地戏表演队伍多次参加省市演出活动;蹴鞠、陀螺等民间体育活动引进牛场民族中学;每年举行都溪苗族“二月十五”跳场节、石龙苗族舞蹈“抢鼓棒”活动也吸引了越来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