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同里古镇访退思名园蓬莱海市
2023/2/15 来源:不详如何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lx/131204/4302821.html
在苏州自由行了两天,第三天准备去同里古镇。
在来苏州之前,我已经在途牛网预订了同里一日游,集中和出发地点就在我住宾馆东去不到两站地的平齐路莫泰酒店门前。8点40分,旅游大巴准时出发。大约1小时后,即进入了同里境内。公路两侧水网密布,舟楫往来,一派如画的水乡景色。
游览的第一站是同里湖。同里湖在同里古镇的东部,面积只有2.4平方公里。由湖岸码头乘游船,可达湖中的小岛罗星洲。据史书记载,罗星洲在元代即建有寺庙等建筑,后多毁废。至清光绪年间,重建了东部园林和西部寺庙。抗战时期,罗星洲上的建筑及林木被日寇焚毁殆尽。现在罗星洲上的建筑多新建于年以后。
罗星洲大体呈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短;西部主要为寺庙建筑,中部和东部主要为水面。我们登岸的码头在罗星洲的东南角,上岸不远即可看到一池碧水。这池碧水在同里湖的湖中岛上,我们姑且就把它称作“湖中湖”。
湖岸以黄石砌筑,湖中有曲桥将湖面一分为二,东半部分荷叶点点,西半部分碧波荡漾。
9月中旬,荷花已经凋谢,荷塘里缺少了艳丽的颜色。好在岸边的几株红枫颜色正浓,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仙子不在的缺憾。在湖中湖的东北角有“斗姆阁”,为一两层重檐歇山顶楼阁。“斗姆”为道教尊崇的神,因此这应该是一座道家建筑。
斗姆阁西侧是“听雨轩”,这是座结构有点复杂的单檐歇山顶厅堂。历史上,罗星洲以烟雨景观取胜,“罗星听雨”曾列同里二十景之一。
出听雨轩沿湖岸继续向西,穿过一个月亮门,可见一座四角单檐歇山卷棚顶水榭。
由水榭转向西南,就是罗星洲上最高的建筑“文昌殿”。
文昌殿坐东朝西,为重檐歇山顶样式,临水的东面有两层平台。文昌殿二层有观景环廊,登临可以尽览罗星洲景色。文昌殿内供奉的是文昌帝君,也就是民间所说的主管人间“文运”的“文曲星”。江南一带多有供奉文昌帝君的传统,显示了江南人对文化的重视。
文昌殿西是观音寺,三进院落,规模不小。
从文昌殿转回湖中湖的南岸,这里有一片纪念性质的树林,每棵树下都有一个签名标牌,尤勇、陶玉玲、傅彪、宁静、王晓棠……。导游介绍说,这是到同里拍过戏的影视名人在此留下的。
从罗星洲望向西南,一座现代风格的三层舫形建筑矗立在同里湖畔,如巨轮泊岸。这是同里非常有名的同里湖度假村酒店。游览完罗星洲,下一站就是同里古镇。
同里,旧称“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为“铜里”;至宋代,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同里镇四面环水,15条小河将镇区分为7个小岛,而49座小桥又将7个小岛串联成一个整体。
从同里湖到古镇景区有电瓶车接驳,但需要格外付费。
古镇的南门在中川路上,一座四柱三门冲天石牌坊就是镇门,门额上有“古镇同里”四个篆书大字。
过了牌坊,就是“中川桥”。
从中川桥向西看,有一座梯形石板桥,叫“泰来桥”。这是镇中心最高大的一座桥。该桥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年),为木桥;清乾隆十一年(年),改建为石桥;年,将桥板更换为混凝土桥板。
从中川桥向东看,河道远处将要拐弯处有一座石板平桥,那是“东新桥”。该桥建于年,原为梯形木结构;年,改为石梁平桥,沿用至今。
沿中川路继续北行,街路两边可以见到各式店铺。
转入竹行路不远,是著名的“嘉荫堂”。嘉荫堂始建于年,主人柳炳南是著名诗人柳亚子的叔父,因此也叫柳宅。嘉荫堂前门临街,后门傍水,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嘉荫堂正门为青砖石库门,在当时是大户人家的“标配”。这样的大门在同里不少,是判断一户人家祖上家境是否殷实的主要标准。
穿过门厅,过一小庭院,就是宅子的正厅。传说主人柳炳南热衷入仕,却又生不逢时,没赶上科举时代,无法求得功名,于是让工匠把正厅屋梁棹木都雕刻成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官帽翅式样。这座正厅也因此被戏称为“纱帽厅”。
纱帽厅北是一座庭院,院西侧有曲廊与宅子的后半部分相连。
从庭院到后宅要经过一座石门楼,门额为“厚道传家”。门额上的“暗八仙”浅浮雕和门额下的“福禄禧”深浮雕,雕工精美,为难得的雕刻艺术珍品。
“衍庆楼”是宅子后半部分的主要建筑,全楼五楼五底,楼底的梁头棹木上刻有二十四孝图。
在衍庆楼的西北角,临水筑有一座小阁,叫“水秀阁”,小巧玲珑,精巧雅致。出水秀阁转向西南,是嘉荫堂的后门。
从嘉荫堂后门出来,就来到了大名鼎鼎的“三桥”景点。所谓“三桥”,是指“太平桥”、“长庆桥”和“吉利桥”。三座桥呈“品”字形,分别横跨“丁”字水路的三个河段,形成环形街路。
“丁”左半横上的是太平桥。太平桥为梯形石梁桥,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年),嘉庆、光绪年间两度重修和再修。
“丁”字右半横上的是“长庆桥”。该桥为花岗岩单拱石桥,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年);明成化年间(年至年)改建;现存桥梁为清同治十二年(年)再建的。
“丁”字竖弯钩上的是“吉利桥”。该桥也是单拱石桥,初建年代无考,现有桥梁是清乾隆十二年(年)重建。“走三桥”是吴地的旧俗,是说妇女于元宵夜或正月十六夜相约出游,历三桥而止,以祛疾除病。在同里,“走三桥”则是专指走太平、长庆、吉利三座桥,也不限于妇女在元宵夜出游,而是凡有婚嫁寿诞等喜事都要到“三桥”走上一遭,图个吉利,分享快乐。
向北过长庆桥,面水而建的是又一座大宅子“崇本堂”。现在这座大宅子已经被辟为“江南水乡婚俗馆”。可能是人多太过拥挤加上天气比较热的缘故,我刚走进崇本堂不到十分钟,突然大汗淋漓,并且有晕厥的感觉。不敢大意,我赶紧出来走到大街上透气,并迅速补充液体。在河边小风的吹拂下,半瓶水下去,我感觉舒服了许多,但决定不再进去看这个婚俗馆了。结束在崇本堂的游览,导游即带我们去吃午饭。
经过“退思广场”的时候,看到在广场的一处地面上,镶嵌着一块块自然形石板,上面镌刻着一些在同里拍摄的电影或电视剧的名字。吃午餐的餐厅在广场的东南角。我们这个“同里一日游”本来是不包括午餐的。但来时在车上,导游“非常诚恳”地引导大家,最好是集中吃团餐,一则不见得比自己吃多花多少钱,二则可以节约时间,便于大家集中。50元的餐费不算太离谱,我们这个团的人多数都捧了导游的场。
午餐还过得去,被导游煽乎了一路的“太湖三白”据说都在其中。我这个人吃东西不讲究,对鱼虾之类的尤其不感冒,那“三白”好像只吃了口白虾。
下午的游览安排是“退思园”、“珍珠塔”和“松石悟园”。退思园在退思广场以北不远的地方,是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9座园林中唯一不在苏州城区的园林。
退思园的园主任兰生是同里人,曾任安徽凤(阳)颍(州)六(安)泗(州)兵备道,同时在淮北牙厘局及凤阳钞关兼有职务。清光绪十一年(年),因遭弹劾罢职回乡,斥白银十万两,历时两年建造退思园。园名以《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而得。这“牙厘局”、“钞关”类似今天的税务局、税务所,都是人所共知的“肥差”,这任先生出手就是十万两,可见其遭弹劾并不冤。
退思园的设计者为同里籍画家袁龙,在他的设计中,退思园采用了比较少见的西宅、中庭、东园的横向布局。西部宅第包括外宅和内宅两部分。外宅有门厅、茶厅和正厅三进,坐北朝南。
茶厅为接待一般客人之所,厅中所悬“退思园”匾额应为后世添加。
正厅称“荫余堂”,是招待贵客和举办家庭典礼活动的地方。外宅的东侧是内宅,是园主人和眷属的起居空间。
内宅由南北相对的两楼组成,称“畹芗楼”。园主任兰生字“畹香”,不知道楼命名为“畹芗”和这个“畹香”是不是有关系。两楼之间通过东西两重廊道连接,是典型的走马楼。由畹芗楼向东,是庭院部分,这里是园主宴饮宾客的地方。庭院北为“坐春望月楼”,南为“岁寒居”和“迎宾室”,西侧建有画舫式船厅“旱船”。庭院内筑有湖石花坛,植有四季花卉,更有香樟茂盛、玉兰俊朗。
相传,旱船北面的这棵广玉兰为园主任兰生手植,其树龄应该在一百二、三十年的样子。旱船南边的是一棵白玉兰,是修复退思园时从别处移栽的。玉兰在早春开放,是春色的代表,坐春望月楼之名当由此而得。
任兰生遭弹劾的时候,多亏有左宗棠和彭玉麟两位好友力保,才保住了脑袋。因此,任兰生把自己和左、彭比作“岁寒三友”,有患难见真情之意,于是就有了岁寒居。左宗棠、彭玉麟与曾国藩并称“大清三杰”,任兰生把自己往左、彭身上靠,有“托大”之嫌。在庭院里游览的时候,同团一位女士带的小男孩不小心从台阶上跌落,摔破了头部,医院,让大家好一顿紧张和唏嘘。
穿过“得闲小筑”月洞门,就进入到东部花园。花园以水池为中心,亭、山、廊、轩、榭环池而筑。
“退思草堂”在池水的北面,是全园的主景,为歇山卷棚顶样式,东南西三面有廊,堂前有亲水平台。
堂东有“琴台”,当为园主抚琴拨弦之所,依山临水,掩映在花树丛中,幽静清雅。退思草堂和琴台之间的池岸有三曲石桥可达池东的湖石假山。
假山上筑有歇山卷棚顶四角亭,叫“眠云亭”,亭下为湖石叠出的洞穴。这种上亭下洞的设计,为江南园林所仅见。
由眠云亭向南,是“菰雨生凉轩”,轩名取意于彭玉麟题西湖三潭印月联句“凉风生菰叶,细雨落平波”。轩西是一天桥,下为廊,上为桥,临空飞架,被誉为江南园林一绝。
桥北立有一湖石峰,似一驻足老人,名曰:老人峰。桥西建有一座两层方形鸳鸯厅,叫“辛台”,是旧时园主教儿子读书的地方。退思园的第二代主人任传薪可以说是不负父望,在同里籍革命者陈去病等人的影响下,深感兴学是中国富强的必由之路,而女性的教育尤为迫切,遂以退思园为校舍,创办私立丽则女校,开吴江女子教育先河。在任传薪聘请的教师中,就有国学大师、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
辛台西侧有“桂花厅”,四周遍植桂树,形成一处独立的庭院,门额有“留人”二字。
出辛台沿长廊向北,有一被湖石托起的石舫,叫“闹红一舸”。水从舫下湖石的孔洞中流过,其声潺潺,如船行水上。
由闹红一舸继续向北,可见池水边有一单檐六角歇山卷棚顶敞亭,叫“水香榭”。从水香榭到辛台建有长廊,高低起伏,南北逶迤,名“九曲回廊”。廊壁辟九孔纹饰各异的漏窗,窗心分别镶嵌有“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九个字。
在池水的西北角,紧挨着坐春望月楼,有一座全园最高的建筑“揽胜阁”,登临其上,园中景色尽收眼底。快结束在退思园的游览时,看到了那个摔伤的小男孩和他的妈妈,孩子头上缠着纱布,但应该已无大碍。
退思园由于建造较晚,中间少有毁废,其面貌基本保持了最初的设计和规划,给人以构思精妙、布局严谨、一脉相承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为自由游览时间,首先疾奔“珍珠塔园”。
珍珠塔园,又称“侍御古坊”,是明代南京道监察御史陈王道的故居,也是在江南民间广为流传的“珍珠塔”故事的发源地。珍珠塔的故事讲的是,相国之孙方卿,家道中落,去襄阳向姑母借贷,遭遇白眼。其表姐陈翠娥赠传世之宝珍珠塔,助他读书。后方卿得中状元,假扮道士,羞讽姑母,并与陈翠娥成亲。故事中的姑母方朵花是陈王道的续弦,陈翠娥是陈王道的女儿。故事发生在湖北襄阳,但陈王道嫁女的故事却在同里家喻户晓。在同里,现在仅存的只有陈翠娥书楼的部分遗迹,供游览的珍珠塔园为近年新建。
珍珠塔园为东宅西园布局。东部自南向北为四进院落,分别为茶厅、“宏略堂”、“兰云堂”和堂楼。因为知道这些建筑都是新建的,加上时间有限,我匆匆走过茶厅和宏略堂,即向西穿过玉兰堂进入了花园部分。
花园又称“锦园”,是一座以水为中心的仿古园林。
“清远堂”为园中的主要建筑,是一座歇山顶厅堂,堂前有亲水平台。
从清远堂逆时针沿池西行,有一座单檐六角攒尖顶临水小亭,叫“绿秋亭”。在池水的西北角,是“景明轩”,为一座歇山卷棚顶敞轩。景明轩北是一座湖石假山,山顶筑有一座矩形小亭,叫“小兰亭”。小兰亭是全园的最高点,登临可以俯瞰全园景色。
小兰亭东池水中,建有一座舫形建筑,叫“浮翠舫”。从观感上说,我觉得浮翠舫是园中最漂亮的建筑。
浮翠舫东是引水入园的小渠,小渠之上架有一座廊桥。廊桥为三段结构,与拙政园中的小飞虹非常相似,当为小飞虹的山寨版。
客观来讲,锦园的设计、布局、建造都是颇得古典园林神韵的,唯一欠缺的可能就是历史感。园林不像其他“新文物”那样可以做旧,但赋予新园林以历史内涵还是可以做到的。不论是在锦园里,还是在网上,都很难找到关于锦园各个景观的介绍,包括背景资料。这应该是珍珠塔园运营方的不足。
像赶集一样游览完珍珠塔园,又去看了一眼松石悟园。这是座陈列着一千二百余块松屏石板画精品的展园。这些藏品原为原铁道部工程总公司设计部部长张家忻先生和夫人王月军女士所有,后来捐赠给了同里镇政府。对这种石板画没什么感觉,简单看了看,就转身出来。
从松石悟园到“三桥”,要走过一条长长的南北走向的小巷。小巷两侧都是粉墙黛瓦的民居,如果不是不时闯入眼帘的空调外挂,还真有穿越回历史的感觉。
再次来到吉利桥旁,那里的鱼鹰捕鱼表演正要开始,可惜没时间等了。站在吉利桥上顺河南望,河道两岸密密麻麻排列着各式吃食排挡;夜色降临的时候,这里应该是同里最热闹的地方;远远的,可以看到的是“泰安桥”。这是座在年重建的桥,为钢骨混凝土单拱桥,表面有石材贴面,给人以石桥的感觉。同里许多重建或改建的桥都采用了这种工艺,即保证了桥的质量,又保留了“石桥”的乡土味道。
泰安桥西,是“鱼行桥”。
在鱼行桥附近,有一个小弄堂,叫“穿心弄”,最狭窄的地方仅可供一人通过。弄堂内石板路下有小河流过,人走在上面会发出清脆的声响,因此又叫“响板弄”。穿心弄因著名导演、摄影师顾长卫拍摄《千年艳遇情归同里》时曾在这里取景,而成为同里最有名的胡同。
从穿心弄东行,半途,在一南北流向的河叉上有一座单拱桥,叫“升平桥”。升平桥初建年代无考,明正统十三年(年)和清康熙四十四年(年)两次重建。20世纪末改为和泰安桥一样的钢骨混凝土石材贴面桥。继续向东,就回到了古镇的南门中川桥。
在中川桥附近,有一条“明清古街”,其实就是在仿古的店铺里买现代的东西;没有兴趣进去,只在街口看了看。提前二十分钟到达集合地点,同团的团友还没有人回来。
从苏州出发的同里一日游,除去来回和午餐的时间,实际的游览时间只有四个小时左右。在这有限的四个小时里,别说从容地全面游,就是重点游,也是做不到的。如果想深度游同里,细细品味这座千年古镇,那你至少需要两天时间。
两点钟,旅游大巴从同里返回苏州。之所以这么早就急着往回走,主要是导游的购物安排还没有完成。导游的劝购方法不是威胁、挖苦,而是循循善诱、谆谆教诲,从人生的价值和追求说起,最后扣题到人活一世就应该享受,享受就得花钱,花钱就应该买一床蚕丝被,因为拥有了一床蚕丝被才能美梦常做、美梦成真。一顿人生观、价值观的狂轰滥炸之后,导游把我们带进了一家丝绸店,主打商品自然是刚被她大肆渲染过的蚕丝床品,价格从几千块到上万块,琳琅满目。我是那种任凭你百般诱惑,绝不动心,更不动钱的游客,只是耐着性子陪导游熬时间。
在购物店磨叽了差不多有一个小时,等回到宾馆时,华灯已经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