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泉大院史话之十原创侯林侯环
2023/2/2 来源:不详济南园林六十家:红尘似水,繁华如烟:珍珠泉大院史话(之十)
原创侯林侯环
济南作为自古以来的园林城市,美如罨画,然而,在历史的过程中却有不少园林湮灭无存,且府县志中亦无记载。许多年来,我们依据府县志和明清别集,深入发掘,索隐钩沉,写成《济南园林六十家》。今在风香历下推出,期与读者诸君共享。
之十:聊斋先生品题珍珠泉
好山好水,必得有名士才人的咏歌品题,方能辉耀水湄,增胜烟霞。
珍珠泉大院虽为高墙壁垒的“禁区”,但有时也不得不邀请名流雅士前来观光,用他们的锦心绣口、绝妙好辞,为之张大声响,扬名后世。
显然,当年聊斋先生蒲松龄亦因此进入了这个大院,并写下了传诵至今的辉煌篇章。
蒲松龄画像
其实,济南,特别是距离珍珠泉大院最近处的百花洲头、大明湖上,早已成为蒲松龄除却淄川之外的另一个家了。我们且看他的一首七言诗:
大明湖上就烟霞,茆屋三椽赁作家。
粟米汲泉炊白粥,园蔬登俎带黄花。
罹荒幸不沟渠转,充腹敢求脍炙嘉。
余酒半壶堪数醉,青帘虽近不曾赊。
这是蒲松龄所写的《客邸晨炊》一诗,诗歌真实反映了蒲松龄当年在大明湖畔赁屋起灶,长期居住,清晨用泉水淘米作白米粥、用自种的新鲜蔬菜为菜肴,虽则穷困却其乐融融的生活状态。
蒲松龄在诗中说自己遭遇灾荒之年能保住性命已属万幸,只求填饱肚皮何敢要求美食佳肴口腹之乐;而且自己平时酒量甚小(“余酒半壶堪数醉”,好是有趣、有味的真实表达),邻近酒馆却不欠它半文酒钱。是好一付知足常乐、超越达观的心境心态。
这诗写在康熙四十四年(),据府县志,“是年淄川有蝗情,大风拔树”;“济南至青州,狼为灾”。
家门流水李瑞勇摄影
蒲松龄(—),字留仙,号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清代济南府淄川县人。所著《聊斋志异》今已家喻户晓,并被翻译成各国文字,被誉称为世界“短篇之王”。
蒲松龄生在一个书香家庭,可是祖上科名不显,他父亲蒲磐已被迫弃儒经商,到他就更为贫困。他自幼由其父教读,发愤用功,博览群书,十九岁时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得到学使施闰章的赏识,名振一时,但此后却屡试不第。
三十一岁时,他乡试不第,迫于家贫,应聘为同乡友人、宝应知县孙蕙的幕宾,他目睹官场黑暗,不惯应酬,且整日和“无端而代人歌哭”的应酬文字打交道,大违素志,次年便辞幕回乡。
他从此便在家乡一带设帐教学,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这四十年间,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终老为落魄秀才,至垂暮之年得补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
蒲松龄一生著作丰富,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诗、文、词、赋、戏曲、俚语和一些杂著,展示了他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一部《聊斋》更使他步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的辉煌殿堂。
学林出版社出版《蒲松龄全集》
蒲松龄一生,除在江苏宝应孙蕙幕一年之外,足迹基本未出济南府,但他接触和交游的人物却很是广泛。为了参加一次次的乡试,他经常游走在淄邑和济南之间,济南有他的众多好友如名士朱缃等,而他亦在济南长期僦居。蒲松龄对自己的郡城与家乡济南的感情很深,他咏歌济南名胜的作品很多,而且,据笔者眼光看来,是“每有所作,必臻绝唱”。
比方,他写东流水:
小榭池塘物色嘉,楼台秋树接烟霞。
(《辛未九月至济南,游东流水,即为毕刺史物色菊种》)
好一幅清新醇美的上佳图画!
他写趵突泉:
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
(《趵突泉赋》)
这过人的眼光与才华,一下就抓住了趵突泉超凡脱俗的“唯一性”价值。
趵突泉之秋侯莉摄影
对于珍珠泉,蒲松龄更是一往情深。熟悉他的作品的人们都知道,他的《聊斋志异》有不少篇章便是取材于珍珠泉大院的人物与故事传说。
比如他的《钟生》便是描述来济南应乡试的辽东名士钟庆余与德王府道士之间的曲折故事。钟生至孝,感化道士,又幸得道士指示吉凶,得以避祸趋福。道士能受聘于德王府,显然道业不浅。蒲松龄这样描述道士的气度、风范:“年六十余,须长过胸,以皤然道人也。”钟生考中举人去王府见道士:“因赂内监,致意道士,道士欣然出”,寥寥数语,而王府的森严气派与道士对钟生的热情、好感,如在眼前。
还有一篇《冯木匠》,则与蒲松龄当年的现实更为切近。它写清初山东巡抚周有德在德王府故基修建巡抚衙署,需用木匠为之作工,有冯木匠明寰者,在衙署内为鸡精所祟,鸡精化作妙龄少女,其后与冯木匠一同还乡。故事情节颇为新奇古怪,引人入胜。
山东抚署尽管森严壁垒,但蒲松龄作为颇负盛名的文人雅士,起码有两次进过这所大院的,这有他的诗作为证。
我们先看他的《珍珠泉抚院观风》(二首):
稷下湖山冠齐鲁,官寮胜地有佳名。
玉轮滚滚无时已,珠颗涓涓尽日生。
泡涵天影摇空壁,派作溪流绕近城。
远波旁润仍千里,直到蓬莱彻底清。
一曲寒流印斗杓,凭轩载酒尽金貂。
萍开珠串凌波上,池涌瑶光弄影消。
偶倚斜栏清睡梦,暂听哀玉静尘嚣。
扁舟月夜弹清瑟,爱近泉声舣画桡。
(《蒲松龄全集·聊斋诗集》,学林出版社年版)
珍珠泉近照
蒲松龄此诗作于康熙48年(),当时他已是69岁的年龄,此时的山东巡抚为蒋陈锡,其为政为人都值得一赞;而新任学政则是王士禛弟子黄叔琳,其诗文有成且与蒲松龄有所交结。从诗中看,作为“布衣”的蒲松龄,是同众多达官贵人(“尽金貂”)一起,受到了抚院的热情接待,并且乘舟游览了其中的泉湖。由是,诗人乘兴写下这二首精彩的诗作。
观风,此指观赏风景。先看第一首。
“稷下湖山冠齐鲁,官寮胜地有佳名”,言简意赅,一开口就与众不同地阐发出珍珠泉的价值特征:稷下,济南;济南的湖山景致是山东第一,而抚院作为“官寮胜地”,自古拥有上佳名声。胜地,不为少见,而官寮胜地,则极为罕见了。
“玉轮滚滚无时已,珠颗涓涓尽日生”,更是生动绝妙地展现了珍珠泉的典型风貌。“玉轮”是大泉,“珠颗”指小泉,大泉滚滚,小泉涓涓,但他们都以“无时已”、“尽日生”的状态涌流着。珍珠泉是一个占地一千多平方米的泱泱大泉,浩瀚无际的大明湖水,主要就靠珍珠泉群的供给,明代前七子边贡称其“百丈珠帘水面铺”,而蒲松龄的诗句,不约而同地抒写了珍珠泉有本无穷的大家风范之美。
以下两联,诗人则着眼于塑造珍珠泉的品格之美。
在眼前,在近处,你俯欄观泉,池水明净深广,须眉可鉴,天光云影倒映水中,其后又穿巷绕城,为池为沼为溪为湖,把个济南城,洗涤装扮得如同仙境一般。最后,它又不畏劳苦千里奔波,沿途滋润禾稼、造福乡民,一直到入海,它都是清澈见底的。
一气呵成,回肠荡气,读到这样的诗,我们都要醉了呀!
海棠园后濯缨湖
第二首“一曲寒流印斗杓”句,说明他们的娱乐已进入夜间,天空美丽的星斗倒影在珍珠泉池之中,那是一幅天造的璀璨美景。“寒流”,见出季节,当在秋冬之际。
此首的绝妙处在于写泉,写泉的声音,显然,蒲松龄雅不欲交结那些“金貂”权贵们,他在酒意醺然困乏之余,发现了一个足以“清睡梦”的上佳方式:听泉;你看,他先后用了两个比喻来表达美妙的泉声,一是“哀玉”,这是指玉声凄清动听的音响,用来喻泉声之清妙悦耳;一是其声响以“清逸”得名的“清瑟”,且是在扁舟之上——“月夜弹”的“清瑟”呀,那音调,那味道,那境界,更是没得说了。所以,诗人用“爱近泉声舣画桡”,别出心裁地做了诗的终结,这一为了听泉而泊船近泉的动作,胜却言语,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蒲松龄还有一首《观珍珠泉游湖》,
仙舟缥缈渡银河,倒泻芙蓉万顷波。
亭在水心浮日近,柳摇堤畔受风多。
中流鼓吹鱼龙跃,四面峰峦紫翠罗。
疑向蓬莱游弱水,阳春白雪听高歌。
(《蒲松龄全集·聊斋诗集》,学林出版社年版)
原著未注明作于何年?这就十分麻烦了。因为蒲松龄单是参加乡试便十余次来到济南,即便不是乡试之年,他也几乎每年一次到郡城来,或探亲访友,或办理其他事项。
与上诗不同,此时主要写诗人泛舟游湖之感。古人云:烟水间,乾坤大。说的正是泛舟的感觉,想那濯缨湖一望无际,漂浮在湖上,破浪而前,真的如同翱翔在天地之间也。诗人所写的,正是其与天地交融、物我一体的感觉,诗里频繁出现的“仙舟”“银河”“蓬莱”“弱水”等意象,正是诗人仿佛进入天空、进入仙界的美好感觉与审美享受的艺术表达。
这才是珍珠泉的真正知音,可惜他一生也只是偶尔几次进入了这个院落而已。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