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烟台bull文化蒲石山海盆
2022/5/7 来源:不详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简简单单一株菖蒲,配以雅石雅器,书卷之气顿生。古人喜蒲,诗文书画,吟咏不绝,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的案头皆有菖蒲相伴。说菖蒲,离不开苏轼。说苏轼与蒲,离不开产于北海蓬莱的弹子涡石。
一个是生于江南的菖蒲,一个藏在北海的弹子涡石,二者因苏轼之故,竟然一雅千年。
今大江南北植蒲渐有风行之势,追溯源头,苏轼年前以蓬莱弹子涡石植蒲往事,应广而诵之。
6月4日,江苏无锡苏珈美术馆。
由被誉为江南草圣的江南大学教授王大濛总召发起中韩日国际菖蒲品种展拉开帷幕,这是蒲草开启国际交流盛事之先。
在菖蒲展上,王大濛开门见山,用苏轼在登州所做植蒲诗句开篇娓娓道来,为现场全国各地的养蒲爱好者介绍蒲文化的悠久历史。
这令前往拜访的由烟台市林业局组织的烟台爱蒲人士既惊又喜:惊的是,原来菖蒲和烟台有着深厚的渊源,苏轼竟然早在年前就以蓬莱弹子涡石种养菖蒲;喜的是,苏轼的在登州而作的种蒲诗句时过近千年,历久弥新。众人普遍认为,发轫于烟台的苏轼以石养菖蒲开蒲石盆景先河的历史应该发扬光大,为海内外人士所广知。现场,蓬莱弹子涡石受到热捧,一大批国内植蒲知名人士表示要到蓬莱实地一观此石面貌,并以此石试养菖蒲。
蓬莱弹子涡石为何石?为何引发苏轼吟诗称赞?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苏轼的登州植石菖蒲诗。
年10月,苏轼调任登州(今蓬莱)太守,其于丹崖山旁取弹子涡石数百枚,用以养菖蒲,并作《文登弹子涡石》诗。
全文如下:
文登蓬莱阁下,石壁千丈,为海浪所战,时有碎裂,淘洒岁久,皆圆熟可爱,土人谓此弹子涡也。取数百枚,以养石菖蒲,且作诗遗垂慈堂老人。
蓬莱海上峰,玉立色不改。孤根捍滔天,云骨有破碎。
阳侯杀廉角,阴火发光彩。累累弹丸间,琐细或珠。
阎浮一沤耳,真妄果安在。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
垂慈老人眼,俯仰了大块。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
明年菖蒲根,联络不可解。傥有蟠桃生,旦暮犹可待。
苏轼先生以蓬莱之海石种养菖蒲,相得益彰,实乃精妙也。此亦成为后人植蒲佳话。只是,眼下菖蒲在南方绵延盛兴,过半数昔日种养兰花者皆该种菖蒲,而在昔日东坡取石之地,却鲜为人知此渊源。这亦是烟台市林业局组织南下访蒲问道之目的。
访蒲,王大濛先生是第一位要寻找的人。
有人称,到无锡,不可不看菖蒲。而论菖蒲,则不可不见王大濛。王大濛,原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退休后深入研究菖蒲文化,人送雅号江南草圣。
在苏珈美术馆见到王大濛时,先生左手夹着烟,站在门口。先生厚道,我们请他在所著“蒲草”二书上签名,先生拾笔便书。
菖蒲,文人案头不可缺少的一株草。
当日,王大濛和众多爱蒲同道聚集,一边赏蒲,一边交流。下午,王大濛做题为“蒲草文心”的讲座。甫一开始,在讲到“一株草为什么会赢得这么多人喜爱”时,便举苏东坡在蓬莱取弹子涡石植蒲之例,以证余年来尤其是自唐宋文人雅士爱蒲之极。
王大濛说,历史上文人种蒲的故事举不胜举。从唐宋至民国,文人们均将菖蒲在案头清供。包括苏轼在内的唐宋文人一直在玩,直到吴昌硕在内的民国时期的书画名家作品中都有它的影子。“挑灯夜读倦了双眼,看一眼蒲草,心情便会为之一振,又解乏又提神。”
爱蒲自年少时起。王大濛小时候跟随老先生学习画画和书法,很多老师家里种菖蒲,他不懂为什么画案上面总是摆着一盆绿油油的草,有时候你想去抚摸它,老先生就会痛斥“绝对不要碰”。慢慢长大后,才懂得这棵草在文人心中是那么的重要。
菖蒲有香气,这是北方人少有人知的。王大濛说,菖蒲带着生拙的香味儿,醒透深沉,一丝一丝,徐徐袭来,若有似无,有意去闻闻不到,一不小心却进入鼻息,让人感觉到一种文雅、一种韵味,很绵长,就像春天的雨露,慢慢滋润你的心田。
菖蒲究竟是一株怎样的草?
王大蒙说,菖蒲是性灵之物,简洁有出尘之致,其俊秀卓然的气韵正合文人宁静致远的秉性。古人喜菖蒲,一丛凡草,不沾污泥,清水、净石即可有草郁然,自古得文人雅士青睐。它如梅不畏严寒,如兰空谷幽放,如竹清雅澹泊,如菊特立独行。苏轼眼中的菖蒲极具“忍寒苦,安淡泊,伍清泉,侣白石”之品格。王大濛说,这四句话是菖蒲的精神。在深山的小溪边,冬天下着大雪,草木凋零,唯菖蒲这株草,翠绿翠绿的,是那么的有精神。这样一株“忍寒苦”的草,就是文人要追求的精神;菖蒲隐居隔世之山,无人看它,它也不需要别人去看,但依然长得那么精神,恰如隐士安于淡泊;菖蒲日夜与清泉为伍,洁身自好,清清白白,如同文人干净的灵魂;菖蒲以白石为朋友,而白石之上无土,但菖蒲根就扎在白石之上,所谓“不资寸土”,是为“侣白石”。对于文人士大夫来说,菖蒲有一种象征意义,仿佛是不肯与浊世同流合污的高士的化身,是君子品行的镜影。
王大濛种菖蒲,采用的是明代的种法——附石菖蒲种植,“它不光是种在盆里,而是附着在石头上。附石种让你有一种‘卧游’的感觉,它是大自然的载体,即便我躺在家中,看到它,我的心也有畅游自然的感觉,所以叫附石种。”
与兰花相比,菖蒲个头小,愿做配角,具有“瘦、小、柔、弱、阴、寒、清、幽、淡、雅”等等贫苦寂寒的特点,“处弱而毅如松针、虽穷而生机勃勃”,更易与太湖石、英石、昆石、灵璧等赏石组合成微型山水盆景,让文人在案头就直接得到“山林之趣”慰籍,抵近文人“冶物怡情”的精神层面。
菖蒲极具“忍寒苦、安淡泊、伍清泉、侶白石”四大品格。
以中国传统绘画美学中的平远法、深远法、高远法植蒲,是王大濛的独创,兼以雕塑造型美学辅之,以增其形态意境之美。此外,更有一批其亲手制作的石盆菖蒲,于其空白处题字镌刻之后,顿生古意,意境为之一变,颇有点睛之效。
王大濛的蒲盆多为明清时期老的石盆、紫砂盆。在他看来,这是向古人借时间。“因为老石盆上有时间沉淀下来的皮壳,给人沉静雅致之感。”
菖蒲历冬不死,蒲寿千年。古代文人将其与兰、菊、水仙并称“花草四雅”。
古人把菖蒲分为六种:金钱、牛顶、台蒲、剑脊、虎须、香苗,但作为案台清供种得最多的是“虎须”和“金钱”,从古至今,这两种菖蒲是作为菖蒲的正脉传承下来。
“江南草圣”王大濛为烟台植蒲渊源而题。
当下,江南爱蒲人士所养菖蒲品种有虎须、金钱、石菖蒲、金边菖蒲、银边菖蒲、日本极姬菖蒲等,长可盈尺,小可手握。盆之材质则或陶或砂,或石或瓷;形制则有方有圆,有六角,有长盂。而菖蒲所依附的石材则包括太湖石、英石、昆石、灵璧石,甚至是古人不曾尝试的戈壁石、瓦片、煤渣等。石或壁立如岳,或偃卧如虎,不一而足,形态各异,几无重者。菖蒲或植于盆,或附于石,因材施技,因形制宜,皆需慎思熟虑。
访蒲期间,也是结交同道之机。自福建泉州抵无锡的“翡宇兰馨”先生,无锡养蒲名家“茉莉”女士,“花间堂o文儿”女士、宜兴制盆高手“涵远”先生等,皆不吝赐教,吾等皆大呼受益匪浅。
无锡访蒲,探究烟台与菖蒲之渊和缘,为烟台官方开先河之举。取苏轼名句“蓬莱海上峰”为网名的烟台市林业局副局长吴忠波一语道破:蒲石山海,盆盎登莱。说与王大濛先生,先生提笔欣书。
蒲草文心,是中国文人多年的自我追求。
颇值一提的是,访蒲一行五人,无锡逗留三日,未离五爱广场。五爱与吾爱谐音,与五人爱蒲冥冥巧合,天意也。
菖蒲北归俨然成风。眼下,这些极为文气,又颇具性灵、有出尘之致的江南情趣之物,已经陆续移植烟台雅士们的案头,烟台爱蒲者自发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