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艺圃蓬莱海市
2023/5/16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6.html
游览完网师园,9个入选世界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就剩下艺圃没去了。公交站点在景德路上,下车按手机地图提示,转向北。非常奇怪,这条和景德路垂直的小街也叫景德路。
走到金门城楼附近,有指示牌提示右转。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左转、右转,把我转了个晕头转向。苏州园林有许多都藏在小街小巷的深处,但像艺圃藏的如此之深的应该是绝无仅有。找到艺圃的时候,我甚至担心,我有没有可能再找出去。
艺圃的前身,是曾任浙江按察司副使的袁祖庚在明嘉靖三十七年(年)被朝廷罢官后所建的“醉颖堂”。万历四十八年(年),园为文征明的曾孙文震孟所得,略加修葺,改名为药圃。崇祯九年(年),已官至大学士的文震孟罢官返苏,当年秋天逝世于药圃。8年后,明亡。之后,药圃日趋荒芜。清顺治十六年(年),明末遗臣姜埰购得药圃,先后称“颐圃”、“敬亭山房”。康熙十二年(年),姜埰次之姜实节将敬亭山房改名为“艺圃”。道光十九年(年),艺圃成为苏州丝织业行会的集会、办公场所,称“七襄公所”。至民国初年,艺圃内的房屋出租为民宅,支离破碎。
艺圃的大门东向,门前的小街叫“文衙弄”。进入大门,是三曲小弄,两侧高高的粉墙上有老藤匍匐于壁,给人以森森然的感觉。艺圃的布局基本为东宅西园,池水是全园的中心。
过上悬“七襄公所”匾额的二门,向北进入宅院。
宅院的前厅叫“世纶堂”,以杜甫“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诗句而得名。
过世纶堂向北,是正厅“东莱草堂”。姜埰祖籍山东莱阳,以“东莱”命名主厅,意在提醒自己不忘故乡。
从东莱草堂西行,即进入花园的北部,首先看到的是“博雅堂”。该堂是园主的会客之所,为园中的主要厅堂,堂名取自汉代淮南王刘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句意。博雅堂为硬山顶,高大宽敞,其梁、柱为明代遗构。
堂前有庭院,叠有湖石花坛。
博雅堂南,是临水而建的水榭“延光阁”。阁以西晋阮籍《大人先生传》“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句意得名。堂内的木质柱础和青石阶石为明代旧物。延光阁由石梁、石柱托举,凌波而起,秀丽壮观,面阔五间,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水榭。
阁东厢房为“旸谷书堂”,是当年园主人读书讲学之处。“旸谷”是古代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代指东厢房。阁西厢房为“思敬居”,意为思念敬亭山之居。敬亭山在安徽宣州,姜埰曾遣戍宣州,赴任路上因明亡而未到任,宣州也因此成了姜埰的魂牵梦萦之地。
从思敬居转向南,池水西岸是一条贯穿南北的长廊,叫“响月廊”。
廊中建有半亭,亭西壁开有空窗以借窗外之景,窗两侧有联“踏月寻诗临碧沼;披裘如画步琼山”。
长廊南端有一个圆洞门,洞门上嵌有“浴鸥”砖额。圆洞门内是一个独立小院,叫“芹庐”。芹庐之名取自《诗经·鲁颂》“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句意。
小院东部辟有与大池相通的狭长小池,,叫“浴鸥池”。池虽小,依然以湖石筑岸,清幽自然。小院西另有一月洞门,有门额“芹庐”。门内为一庭院,散置湖石、花木,是一处园中园。
院北有“香草居”,南有“南斋”。
出园中园向东,即进入园南部的山景部分。
假山以土堆聚,山脚围以湖石,山顶筑有“朝爽亭”。朝爽亭是一座六角攒尖顶敞亭,亭名取古语“昧爽而朝”句意。
站在假山上隔池水北望,一字排开的思敬居、延光阁、旸谷书堂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三座在样式、高低、颜色上几乎完全一致的建筑占据了池水北岸的整个立面,这难道是造园大师的独特设计吗?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和我有同样看法的人大有人在。假山虽然不高,但在雨天却也湿滑难行。雨越下越大,在山上只稍事停留,便循路下山。下得山来,雨中小心翼翼走过三折石桥“乳鱼桥”。
在池水东岸,可见“乳鱼亭”。乳鱼亭是一座四角单檐攒尖顶小亭,亭顶木构件为明代遗构,梁枋上还保留着明代彩绘。
经过亭北的石铺小路,可达“爱莲窝”。
艺圃各种景致的命名与其它园林喜欢引经据典、吟风弄月不同,其景致的名称大多有所暗喻。如旸谷书堂和响月廊,“旸谷”为日出之地,暗指一“日”字,“响月”则是明说一个“月”字,两者相加,就是一个“明”字。这其中隐含了明末遗臣对“大明”的深深怀念。再如朝爽亭的“朝爽”二字,显然是“大明”两个字分别加上了“+”和“×”,而这“+”和“×”分明是象征了使“大明”亡国的外力。
园主鲜明的政治倾向,让艺圃在清初成为前朝遗臣的活动中心,同时也为艺圃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文和书画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艺圃的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