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个天下,你知道多少
2023/2/25 来源:不详小孩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28/5882212.html
接着上一章,继续研究汤武王关于天地万物的哲学问题。
有人说,杜老师,一定要古文才能显示你有学问吗?我想说的是,第一,古文代表了我的依据,不是凭空而来。第二,研究古代文化,只有透彻的理解了古人,才能和古人的思想产生共鸣。
文章很美,有你喜欢会更美。
进入今天的对话,汤问。
汤又问:“物有巨细乎?有修短乎?有同异乎?”(本课的一个大问题,一直到结尾)汤又问,天地万物有大小吗?有长短吗?有同异吗?
革曰:“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夏革说:渤海以东不知几亿万里的地方,有一片浩瀚的海洋,真是无底的深谷,它下面没有底,叫做“归墟”。
“八纮(hóng)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八纮(hóng)九野是四面八方,小溪河流,地球表面所有的水,天汉是银河里的水,都倾注在这里,但它的水位即不增加也不减少。
“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yú),二曰员峤(jiào),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大海上有五座大山,一叫岱舆,二叫员峤,三叫方壶,四叫瀛洲,五叫蓬莱。
“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这些都是传说中的神山,每座山上下周围三万里,山顶平地九万里。
“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山与山之间,相距七万里彼此分列着,好像邻居连着一样。
“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gǎo)。”山上的亭台楼观都是金玉建造,上面的飞鸟走兽都是纯净的白毛。
“珠(gān)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珍珠宝石宝树丛生,丰盛的瓜果都是美味,吃了可以长生不老。
“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山上居住的都是仙圣一类的人,一早一晚,飞来飞去,相互交往,数不过来。
“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zhe),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蹔峙(zànzhì)焉。”但五座山的根没有,也不相连,漂在那里随海潮浮动,来回漂流不得片刻安止。
“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疆使巨鳌(áo)十五举首而戴之。”仙圣们很苦恼,向天帝申诉,天帝也怕这五座山漂走,流向西极,使仙圣们失去住的地方,便命令北方之神禺强派十五只巨大的海龟抬起头来,把大山顶在上面,可以想象这些乌龟有多大。
“迭(dié)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zhì)而不动。”迭(dié)是轮流更换的意思,十五只大鳌,大乌龟三班倒,一只背一座山,一背六万年,这样海上的五座神山就不动了。
“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jì)五山之所,”但有个国家叫龙伯,在哪里不知道,这个国家的人很大,巨人国多大呢?几步就来到五座山前?
“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这个龙伯国的巨人到五座山前,投下钓钩,一钓把海底的六只鳌鱼钓走了,一并背着很快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烧灼它们的甲骨来占卜吉凶。
“于是岱舆(yú)员峤(jiào)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计。”于是岱舆(yú)员峤(jiào)二座山飘到北极去了,因为没有大鳌背,就沉到了海底。仙圣们流离迁徙的不计其数。
“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阨(ài)。侵小龙伯之民使短。”天帝大为震怒,便逐渐减削‘龙伯之国’的版图。阨(aī)狭窄,逐渐缩短龙伯人的身材。
“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到了伏羲神农的时代,这个国家的人身高还有数十丈,这是大人国,我们都是巨人的后代。接下来说小人国。
“从中州以东四十万里,得僬侥(jiāoyáo)国。人长一尺五寸。”从中国向东四十万里,有一个僬侥(jiāoyáo)国,那的人身高一尺五寸。僬侥:传说中的矮人。
“东北极有人名曰诤(zhèng)人长九寸。”东北极地有一种人名叫诤(zhèng)人,身长九寸。古人有笔记说,广西一带有小人国。
“荆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荆是湖北,以前的楚国,长江以南,有大乌龟叫冥灵,一活一千年,一春,一秋。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上古有一种大椿树,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一万六千年的寿命,对它只是一个春秋。
“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生于朝,死于晦。”朽木粪壤之上长得野菌灵芝,早晨出生,黄昏死亡。庄子也说过这个“朝生暮死”的故事,小时候有些潮湿的粪堆上经常长一些小蘑菇,不久就死了。
“春夏之月有蠓(měng)蚋(ruì)者,因雨而生,见阳而死。”春夏季节有小虫叫蠛蠓(mièméng)和蚊蚋,下雨生出来,见阳光就死了。世界上的生物,有的生命长,有的生命短。
“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庄子逍遥游的“北溟有鱼”就是这个,天池里有鱼,长宽有数千里,名叫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翼若垂天之云,其体称焉。”称:相副的意思。那里还有一种鸟,叫鹏。翅膀张开像天边的云,身体与之相称。
“世岂知有此物哉?”谁知道这些呢?大的很大,小的很小。世间的人们谁知道有这种东西呢?如果不是发现了恐龙化石,谁知道陆地上有那么大的存在。
“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伯益和夷坚是大禹的臣子。大禹治水时看见它,伯益知道后给它取了名字,夷坚听说后记载下来。
“江浦之间生么虫,其名曰焦螟,群飞而集于蚊睫,弗相触也。”长江一带生长着一种细小的昆虫,名叫焦螟(míng)。这种小虫成群的聚集在蚊子的眼睫毛上,在蚊子的眼睫毛上开运动会,彼此不相触及。已经聊到微生物了,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到。近代记录最早的是列文虎克,制作出了最早的显微镜。中国最早的记录是公元前年,夏朝曾有人用水镜观察细微的世界。
“栖宿(sù)去来,蚊弗觉也。”在蚊子眼睫毛上寄居休息,蚊子都察觉不到。
“离朱、子羽方昼拭眦(shìzì),扬眉而望之,弗见其形;”离朱是黄帝时的人,视力惊人,能百步之外看到秋毫之末,子羽不知是谁。孔子有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的,字子羽,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反正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眼睛最好的。他们两个在白天太阳最好的时候,把眼睛擦干净,滴两滴进口的眼药水,扬眉而望之,睁大眼睛看,可啥都看不见。弗见其形。
“角虒(chǐ)俞、师旷方夜擿(tī)耳,俛首(fǔshǒu)而听之,弗闻其声。”角虒俞、师旷是古代听觉非常灵敏的人,师旷是晋平公的乐师,这两个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耳朵掏干净,俛(fǔ)首,俯首低头听这些虫子的声音,什么都听不到。
这里有一些古字,平时不常用,记下来:擿tī挑出,剔除;摘zhāi搔,挠;角虒chǐchǐ一种乐器;虒sǐ有角的老虎。
据说佛能够在一杯水里看到八万四千只虫子,不知道怎么数的,反正古人们都会吹。
“唯黄帝与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只有黄帝和荣成子住在崆峒山上,荣成子是一个神仙皇帝的老师,两个人斋戒三个月,闭关修炼一念不生心如死灰,形如枯木。
“徐以神视,块然见之,若嵩山之阿;徐以气听,砰然闻之,若雷霆之声。”慢慢用“神”看,不是眼睛,神者,寂然玄照,神是极静的状态下,一种精神的妙用,用眼睛看不到,神视却感觉很大,如同嵩山的山头一样,慢慢用元气听,这里应该是道家的秘诀,砰然闻之,听到的声音好像打雷一样。佛经上有说达摩面壁,“闻阶下蚊斗如雷鸣”,也没有验证。
“吴楚之国有大木焉,其名为櫾(yòu)而冬生,实丹而味酸。”吴国楚国之间生长着一种树,叫柚(yòu)。碧绿的树叶冬天常青,朱红色的果实味道酸甜。开始说地理问题。
“食其皮汁,已愤厥之疾。”吃它的果皮和果汁,可以治愈体气郁结而发生的痉挛昏厥,也治心口痛。
“齐州珍之,渡淮而北而化为枳焉。”中原一带的人视为珍宝,但是渡过淮河来到北方种植,它就变成了不能吃的枳实。
“鸲鹆(qúyù)不踰济,貉(hé)踰汶则死矣。地气然也。”鸲鹆(qúyù)巴哥不飞过济水,貉(hé)狗獾渡过岷江汶水就死,这是地方水土的问题。
“虽然,形气异也,性钧已,无相易已。生皆全已,分皆足已。”虽然事物的形体气质都不相同,但各自的习性和生长的环境是相适应的,不能随意的变换。万物的本质,生长的条件,所需的养分,天时地理之间,冥冥中都有各自的规律。
“生皆全已,”生理上的有各自完备的条件。
“分皆足已,”天分都已充足,组成自己成长的各种微量元素都是充分的。
“吾何以识其巨细?何以识其修短?何以识其同异哉?”我分不出大小巨细,也不知道寿命长短,更没办法分辨万物的同异,上面讲了那么多,最后啥都不知道,生而有涯,知而无涯,唯智者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