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相恺我眼中耳中心中的禾山

2022/12/31 来源:不详

北京扁平疣诚信医院 http://m.39.net/pf/a_8744639.html

我是永新人,生于禾山赤面峰下的唐家屋村。是禾山的山林养育了我,是禾山的溪水滋润着我。在我的眼中,满是禾山的绮丽风光;在我耳中、心中都是禾山峰峰山岭的故事、滴滴溪水的传说。我心中满溢着对家乡禾山的感激与热爱。

禾山

《舆地纪胜》卷三十一“吉州”载:禾山“在永新县西北六十里,其址五百里。昔有嘉禾生其上,故曰禾山。有甘露禅院。其巅平袤,奇峰累累,有覆舟之状者七十一。

《清一统志·吉安府一》载:禾山“以山在兑方,一名秋山。最高者为赤面峰”。

又,萧廷彬(萧辉锦之父)主修之《禾山重修萧氏族谱.秋山书屋记》载:俗传“秋失火为禾”。则禾山也称秋山也。唯所说原因各有不同。

俗云:禾山七十一峰,峰峰有宝,一峰无宝,也有黄莲甘草。禾山确实是永新的一座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宝山。

禾山的奇景主要分为两个区块:赤面峰景区;甘露禅寺景区。两处我都多次畅游过。

一、赤面峰景区

赤面峰半山腰有瀑布,雨季时节,十里开外,皆能看到:匹练也似,从半山腰直泻而下,很有点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象。

从布淌上赤面峰,峰回路转,山路萦绕。陡峭的山路两旁全是灌木、荒草。灌木多毛栗树。毛栗结实,毛绒绒的。毛栗成熟,“开口”而笑。采栗人从毛栗笑口中取出栗子,翻炒后,香甜可口,很好吃。

禾山毛栗树

登上赤面峰顶,要经过一个叫寮里的地方。草丛中,有断壁残垣,似乎是个衰败了的小村落,后来听说是湖塘迁布淌始祖萧颖字资敏的“藏修之所”。他“意不乐于仕进,退隐秋山之下”。其藏修之所名“秋山书屋”。经史子集,藏品颇丰。

萧资敏自课之暇,兼教授弟子。为什么萧资敏要在离自己村子那么远的半山腰建自己的藏修之所?我想,大约是为了“静”“适”——远离尘世的纷扰、沐浴山风的清凉。的确,寮里附近,溪水清清,夏天登山,凉风习习,鸡犬不闻,就如仙境一般。

明时,邑进士戴礼有《秋山书屋记》一文,以记其事(见萧廷彬主修《萧氏族谱》)。

再上去有倚天湖等。最高处是两座小庙。我见过很多佛教圣地的庵庙,诸如东岳泰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的庙宇、见过有名的五台、栖霞、灵隐古寺……,也见过很多修仙的有名道观,诸如龙虎山的张天师道观、苏州的玄妙观、茅山的道观……,却没见过这样的全由石条砌成,奇特而简陋,简陋中又透出神秘、肃穆的小庙。

站在庙前,远远望去,崇山峻岭之下,有村落隐隐约约,那已经是莲花县的境界了。听说庙前敲锣打鼓,山下之人可以清楚听闻。至于玉兔、卧佛岭诸景观,则只能远远望见,无缘亲近。

赤面峰顶

赤面峰有一巨石,十分平整,在唐家屋村都能望见。相传舜帝南巡至湘,舜之二妃娥皇、女英为寻找夫君,溯赣江南行,前往湖南,途径永新禾山,在赤面峰稍作停留。晨起,二人就石台梳妆,后人称巨石为梳妆台,也叫二妃岩。

梳妆台常常云遮霧罩,这是二妃因思念舜帝,愁眉不展,而山下则每降甘霖,十分灵验。永新县甚少湘竹,然那梳妆台附近,却生有一圈斑竹,阴阴森森。斑竹一支泪千滴,那是二妃思夫的眼泪染成。

梳妆台的下面是太平庵。庵名太平,倒使我想起抗日名将唐生智题于黄山上的两句话:“勒马控东海,回首望太平”。“东海”表面上看,是黄山的一个地名,而“控东海”实际指的是打败日本;“望太平”表面是望太平县,实际指的是太平生活。庵起名“太平”,是否也有盼望人人过上太平日子这个意思?

太平庵上面,有梯田一片。庵早已败破,残垣断壁,只存老屋三间。残垣断壁之中,还有尼姑圆寂后安葬其肉身的小宝塔。庵下面深涧中,流水潺潺、古树高耸蔽日,与庵坡上荒草离离、灌木丛丛,相映成趣。

小时候,我的一个堂姐夫妇,曾在太平庵“作山”。就住在那败破的三间老屋中。他家养有耕田用的牛一头,黄色的。

据说,堂姐夫会装弩,常会猎获野鸡、野兔等野味,有时一年之中,还会猎获一两只野猪。平常只有食盐需从山下购买,一家过的是一种没有抓丁派夫,而且因为尼庵已经败落,没有了庵主,因之也没有租税的自给自足的桃源生活。现今,据说庵田已经退耕还林,再也没有“作山”人了。

禾山野果

离太平庵最近的村子大约是麻园村,少说也有近十华里远近。太平庵与麻园村的中段,还有个二妃寺。寺为纪念舜之二妃娥皇、女英而建。

庵前右则,有一泉眼,汨汨泉水,从泉眼涌出,汇成一汪小井。井水清澈见底,冬暖夏凉,小鱼、小虾,自由自在,漫游其中。这是寺中修行者和信众的饮水。寺大门上有对联两付:

一幅上联曰:断朅渺难寻昔年文字埋烟草;下联曰:数峰青未了此间山色接衡云。

另一幅上联云:圣迹显秋山云栖霄洞月照粧台七一峰接壤湘衡应有神灵在此。下联云:母仪垂帝室魂渺苍梧泪流斑竹数千载重修祠庙允宜飨祀其间。

记得寺为三进,头进有南海观音等佛像,中进有天井,后进是大殿,有侧门两扇,一与住持接待香客的禅房相近;一与菜园相连。大殿供奉着如来等佛像。菜园是尼姑种菜自食的地方。菜园常绿,青翠欲滴,足见女尼耕作勤劳。还有一片竹林,更增添了一种青翠。我小时候常常听到庵内钟鸣鼔震,梵呗声声,那是女尼在清修。

每到一年的祭祀之日,十里八乡的信众,带着香烛、灯油、鞭炮以及用二季稻米做成的斋糕、珍珠等祭品,齐集二妃寺内,祭奠二妃在天之灵。那一日,鞭炮齐鸣,钟鼓磬之声,夹杂其中,热闹而神圣。随行的或自行而至的孩子们,在鞭炮声中,争抢斋糕、珍珠之类祭品——那可是二妃洒向人间的福气,热闹非常。

《永新县志》禾山图

我父亲在那一带颇有点名气,研读佛道著述,慕二妃之名,常会到寺內走动。有一次带我去二妃寺。二妃寺的主持了尘法师热情接待,献上一碟酱姜、一碟陈皮,招待我们这一对“香客”。

父亲请住持为我求了一签,签中有李白诗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父亲很高兴,一字一句讲给我听。当时似懂非懂的,后来我总算明白了父亲高兴的原因——他希望儿子有出息——这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片心啊!这一直激励着我,艰苦前行。

六〇年我高中毕业,因患肺结核,不能参加高考,一下子从希望的高峰跌进失望的深渊,颇似一叶孤舟,在无底的深渊中飘荡。但一想起这个签语,想起父亲的殷切希望,我没有沉沦,擦干眼泪,砥砺前行。虽然没做出什么惊天事业,但我可以无愧地说:“我已经尽力了。”

禾山半云寺

二、甘露禅寺景区

景区绮丽的自然风光与甘露禅寺的兴衰历史、传说故事始終交融在一起。

寺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初名大智寺。唐文德中、这里是西域高僧达奚禅师驻锡的地方。传说寺内藏有印度所进的释迦如来真身舍利。

五代时期,有一个姓吴叫无殷的福州僧人为禾山住持。他深受南唐皇帝的青睐,曾赐以“澄源禅师”的法号。学禅之人云集。据说,学禅者尝三问澄源禅师,何以悟禅?禅师都均以“解鼓”——懂得打鼓,即明白打鼓的道理答之。这“解鼓”公案,使得“天下丛林、翁然响应。”寺內还有南唐进奉的佛牙舍利。至宋,寺更名为“甘露”。

甘露禅寺

唐后以迄两宋、倡导此山者,就有二十餘人名列《禾山灯录集》一书中,而“楚公、普公、湛公、传公法席之隆与澄公颉顽”。地以人名,于是禾山之名遂与青原、匡庐鼎峙江右,为江南名刹之一。

据说甘露禅寺,寺舍占地八十餘余亩,房舍近百间,良田一百餘亩,最盛时,修行僧人三百餘。如今的禾山寺附近有巨石,形如铁锅,曰“千人釡”,说是僧人、香客做饭所用的大锅;又有巨石,表面平滑如镜,叫“扫盐石”,传说,用扫帚在石上一扫,便可扫出白花花的盐来,供僧人和香客食用。

雁塔

寺前不远处有塔。塔仿长安大雁塔而成,故亦名大雁塔。历经千年,塔身披上了绿草、灌木,且早已斑驳陆离,然古塔却依然矗立。禾山的泉水,从各处岩洞、地底、树根草丛下涌出,汇成溪流,由大雁塔旁淙淙流过,经过一处平缓的山坡,陡然从高处直泻而下,直捣山底,形成“两丝潭”。传说那潭有一两丝线那么深,倒一萝稗糠,从潭底,直到仰山(县城附近,离禾山大约五十里),方才流出。

在两丝潭附近的山岩峭壁上有“龙溪”二字,为唐书法家颜真卿的手迹所刻。明时文学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游禾山,宿于禾山甘露禅寺,曾与禾山住持促膝长谈。他本拟游安福武功山后再返回继游禾山,可惜未能如愿,只留下短短的游记一则。

游记虽短,对此却有生动的描述。可惜的是,由颜真卿手迹所刻“龙溪”二字为无知之人所毁,再也不见于世人;幸运的是:我幼时游禾山寺,路过此地,还得以一睹“龙溪”二字的真颜。

龙溪

峤岩上还有一组石刻文字,与颜真卿所书“龙溪”遥呼相应,中间隔着一道清澈见底的龙溪水。

记得小时候,父亲给我讲过一个传说:若有人能够完全认识禾山溪水岩壁上那篇古文字,便有一只金母鸡带着一群金小鸡出来,随这遍识文字的人回家。有个学识渊博的秀才,摇头晃脑,诵读着这篇古文。

到最后一句,果然有只金母鸡带着一群金小鸡从岩壁上下来。那秀才一见,不再诵读,赶紧去追金鸡。结果他逮住了一只小金鸡,却被老母鸡啄了一口。一群金鸡随着隐没。秀才花掉了这只小金鸡,才把伤口医好。

目今,禾山甘露禅寺虽已败落,但迤逦的七十一峰、名僧驻足过的甘露禅寺,却留下了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的记述、吟咏。宋时永新人刘沆曾写下登临禾山的诗作:“一峰复一峰,危蹬绕穹隆;步出红尘外,身临霄汉中;碧杉梳晓日,黄叶弄秋风;倚树闲凝目,天涯望不穷。”

甘露禅寺

欧阳修、梅尧臣、黄庭坚等也均留有诗文。欧阳修《甘露寺》诗曰:“云树千寻隔翠微,给园金地敞仁祠。讲花飘雨诸天近,春漏欹连白日迟。引钵当空时取露,残灰经劫自成池。危栏徙倚吟忘下,九子铃寒塔影移。”

特别是古籍中还留存着明末清初永新人贺贻孙先生的古诗:“诗情酒态。书声梵呗。游戏文章,牛鬼蛇怪。遥忆此兴悠哉。小蓬莱。如今苍翠几人住。洗砚处。风雨几回诉。龙门几日,天曙七十峰头,几峰秋。”

贺贻孙字子翼,有永新人宁折不弯的性格,他深慕抗元英雄宁死不屈的忠贞精神,为集体沉潭,不降元军的壮士,写下了不朽的《忠义潭记》,歌颂那一批烈士的忠魂。他也在那个动乱年代,隐居禾山,不事清廷。

忠义谭

在甘露禅寺那败破的院墙里,还残留着一块萧辉锦先生所书的甘露禅寺石碑;在忠义潭对面山壁上,他也书有“忠义潭”三个大字。姚崇的“唯物主义者”(毛泽东《新唐书》卷姚崇传注)思想、颜真卿的凛然就义风骨、刘沆的刚正不阿品格,以及忠毅勇烈的“忠义潭“精神,贺子翼的隐居不仕新朝、萧辉锦的一切为了下一代的精神——正是永新人的精神——禾山精神。

解放以后,进禾山甘露禅寺的山口,修建了一座“禾山水库”。库水清澈,岸上树木,倒映水中。婆娑的树影,与水中游鱼,相映成趣,煞是好看。利用禾山之水发电、使禾山下游十数里的农田得以浇灌,旱涝保收——禾山水库的建成,功莫大焉。

禾山水库的大堤边,还建了个宾馆,供旅客居住。站在旅馆窗前,就能一眼望见水天一色的风光,无比惬意。

禾山水库

这就是我眼中、耳中、心中的禾山,一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26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