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碧塔海之行,小岛仿若蓬莱仙境,

2022/11/19 来源:不详

“人们常说:谁要是到了云南而没有去过碧塔海,谁就不能说真正领略了云南的无比奇妙的自然风光。”这段话是著名作家冯牧先生年在《碧塔海一一难忘的旅程》一文中写下的,早年读了此文我不仅为先生的文笔所吸引,更为他笔下的碧塔海的宁静、美丽、神秘深深吸引。巴不得早点一睹碧塔海的风采。值得注意的是冯先生这段有诱惑力的妙言,可不是他“发明”的,也不是近些年广告语言充斥整个社会后的流行语,而是他几十年前就听说了的,足见碧塔海的美丽是早已闻名遐迩了。藏语中碧塔海叫“碧塔措”,“碧塔”的意思是栎树成毯的地方,又意为宁静的海,“措”是湖的意思。

碧塔海是我们游普达措国家公园的第三站。碧塔海的水由雪山的融雪和溪流汇聚而成。平均水深20米,最深处约为40米,它比属都湖更广阔,长约3千米,宽约1千米,水域面积公顷。海拔比属都湖稍低,湖面海拔为米,上古时代它曾经是被水淹没的凹陷地带,第四纪随西藏高原强烈抬升形成了目前的高原面貌。碧塔海被黛色的群山环抱,像颗镶在群山中的明珠,湖畔四周,苍松古栎,遮天蔽日。高山临湖,山光水色融为一体,真可谓“半湖青山半湖水”。

湖水清澈明亮,在太阳缕缕金辉照耀下,闪闪发光,奇秀悦目。清晨,湖水黝黑如墨,群峰尽映其中;中午水蓝如碧玉,云影波光之间,透出无限的清丽;傍晩则水天一色,金黄耀眼。巴桑对我们讲述了有关碧塔海的传奇式的历史和优美传说。碧塔海素称高原明珠,还被赋予了神话色彩,相传天女在天宫里对镜打扮不经意地朝人间看了一眼,恰好看到香格里拉,只见那里云开雾散,鲜花盛开,牛羊悠闲自得,一幅恬静的景色。让她惊得难以自控,不慎将镜子打落,碎片从天官飘落,形成了许多高原湖泊,碧塔海就是其中的一块镶有绿宝石的最美的镜片。

美妙神奇的传说更使它显得神圣。难怪藏族群众视碧塔海为“圣湖”。每年藏历春节期间,人们要来海边唱赞歌、跳锅庄舞、祈求“圣海”赐福于人类。还有说法是,碧塔海因湖中有一长满树的塔状小山而得名。湖中小岛,面积约4亩,为碧塔海富有特色的一大景观,看到这绿色的塔,“碧塔海”的形象就鲜明了。小岛高出水面30米,远观又似荡漾在绿水中的一叶轻舟。塔岛四周林木倒映水中,水中有绿林,绿林中有水,清波荡漾。

古代姜岭两国大战于碧塔海,因冰天雪地,湖光朦胧,岭国的骑士们追敌误入湖中而被淹没,转败为胜的姜国认为这是碧塔山神护佑的结果,便在小山上建造庙宇。又有人说这岛是明代纳西木天王的避暑地,还有人说这是寻宝者建造的庙。总之,碧塔海蕴含了丰富的自然和文化内涵。从清朝到民国,中甸的修志者都忘不了将这个有某种神奇感的地方描绘一番。清光绪《中甸厅志》记载:碧塔海内有珠宝,内生珊瑚数株,曾有人乘舟寻宝,未能得到。海岛上有高山一座树木葱茏,有吐蕃木王到山上访宝,建庙于上,后庙宇毁坏,只留下地基遗址民国《中甸县志》载:“碧塔海中有小岛,环岛皆水。岛为域形,不知何时曾建殿宇,又不知何时圮毁。相传为丽江木氏避暑别墅,莫由考证。海水最深处沉木舟,每当秋月高朗,或日丽风和之际,尤能仿佛见之,士人以能见海底沉舟为幸运。”

阳光下,海面闪烁着绿蓝色的光泽,细鳞似的微波如碧玉般晶莹剔透;随着太阳一会闪出,一会躲藏在云后,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时而一片碧绿,时而金光闪闪,那湖中的小岛,犹如一颗颗硕大的绿色珍珠镶成的宝塔。听完寻宝的故事,又看到这诱人的珍珠塔我们不约而同引发了上岛一游的浓烈兴趣,有“周大炮”之称的直性子老周,憋不住了,借题发挥道:“既然岛上有宝,我们有幸到此,空谈古人寻宝,还不如咱们也上岛去碰碰运气嘛!”他寻宝的戏言,立即得到多数人的支持。显然我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宝)”,“在于山水之间”。

巴桑却故作正经说道:“真怪我对你们泄了密。不过丑话说在前,要是徒劳无功,可别怪我骗你们。”有人驳道:“这还会有假?那绿色的珍珠塔,就是看得见的珠宝!”在嘻嘻哈哈声中我们乘船上了岛,小岛上路径曲折幽暗,长满了云杉和冷杉。我们当然没有寻到宝,却也没白花船钱一一当了一回“神仙”。岛上鸟语花香,一片天籁之音,使人顿觉羽化登仙,似乎来到了蓬莱仙岛上。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23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