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痴故里千年树王秀洲有七大亭桥
2025/5/8 来源:不详<
九月的秀洲秋色宜人
享受这个季节的最好方式
或许是来一趟不出远门的惬意旅程
《罗马假日》里说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
身体和心灵必须要有一个在路上
在嘉兴这座城市里
多少年轻人在奔波中追求着梦想
偶尔放下手头的工作
暂别世俗的纷扰
感受秀洲别样的历史文化底蕴
秀洲历史悠久
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在嘉兴设置开元府
领嘉兴、海盐、华亭3县
是为嘉兴首次设州府级政权
后晋高祖天福五年(年)
因吴越王钱元瓘之奏请
在嘉兴置秀州,领嘉兴、海盐、华亭、崇德4县
宣德五年(年)析嘉兴县西北境为秀水县
嘉兴王江泾镇的丝绸有“衣被天下”的美誉
名闻遐迩
在秀洲有七大亭桥楼榭
长虹卧波、梅里曝书、蓬莱晨钟
国界桥、通济桥、常睦桥、里仁桥
据说在明清的文章笔记中屡有提及
它们以悠久的历史
独特的建筑风格
引人入胜的传说故事
在民间代代相传
今天先带大家了解:
长虹卧波、梅里曝书、蓬莱晨钟的故事——
长虹卧波
长虹桥
地点:嘉兴王江泾镇境内的京杭大运河上
历史: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桥身全长72.2米
地位:大运河上罕见的巨型三孔实腹石拱桥
“虹影卧澄波,登高供远嘱。南浮越水白,北接吴山绿。”描述得就是长虹桥。
最早的长虹桥建于何时何地,目前尚无法考证
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长虹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后经三次修复
多年来大运河边的故事从未中断过
其中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传说——
“父南女北”由此得名
清朝嘉庆二十年()冬,历时5年之久的修复工程终于告了一个段落,总耗费多银两,出资者有数百人;另外,甸上陶家认捐了桥面之石。在此期间,长虹桥修复工程的发起者唐秉义因劳累过度早已悄然作古。
就在修筑长虹桥之役即将大功告成之际,只剩下了大桥南北柱联还没有雕刻上去。
当时,桥上楹联是由知嘉兴府事钟崇严题的,但由唐秉义的侄子唐廷枚(原名浩,字孟传,号艺圃)书写。但非常奇怪的是,当他运墨书写完南柱的对联时,搦管之手竟不能为之举。唐廷枚连连叹气,门外静候的石工更是急得满头大汗,不知如何是好。
正在此时,唐廷枚之女唐彩(字芝卿)轻启芳唇道:“爹爹莫急,所剩字墨就由女儿代劳吧!”唐廷枚抬眼望了望这位年仅17岁的女儿,悬着的巨石终于落了地。在得到父亲的首肯后,唐彩凝重地拿起了父亲刚搁下的毛笔,并在雪白的宣纸上逡巡一番,随即运笔如飞,北柱对联竟一气呵成了。一时之间,“父南女北”之名不胫而走。
梅里曝书
曝书亭
地点:嘉兴王店镇,此地古称梅里
历史:清代大学者朱彝尊所购的宅园
地位:一代文宗朱彝尊故居
朱彝尊68岁,开始修筑曝书亭
为此他写了《曝书亭偶然作》九首诗
曝书亭
顾名思义
这亭子是晒书用的
“书痴”一生:读书、爱书、得书、藏书
《曝书亭著录》自序中,朱彝尊叙述平生读书、爱书、得书、藏书之经过。感叹:“夫物不能以久聚,聚者必散,物之理也。吾之书终归不知何人之手,或什袭珍之,或土苴视之,书之幸不幸,则吾不得而知矣。”
少年时的朱彝尊就曾立志:“凡天下有字的书,都要读遍。”“读书、爱书、藏书、抄书、著书”,总览朱彝尊一生,可谓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爱读书的人,必定也爱书,朱彝尊更是爱书如命,人称“书痴”。他每每外出,随身行李少得可怜,但是一箱子书却总装得满满的。尤其是二十二史,总是随身相伴。
康熙二十一年,朱彝尊主持江南乡试事毕回京,他与家眷等随身携带的行李不多,但其中两只大箱子却颇引人注目。途中遇盗,小偷打开箱子发现满满的竟都是书,只有十余两零碎银两,大失所望。
爱书的人也必定爱藏书。到了晚年,朱彝尊家的“潜采堂”中已有藏书八万余卷,与秀水曹溶的“静惕堂”、杭州赵氏兄弟的“小山堂”同为浙西三大藏书楼,堪与宁波范氏的“天一阁”齐名于海内。朱彝尊自己也以此为荣,说:“拥书八万卷足以豪矣!”然而这八万卷藏书,对于并不富有的朱彝尊而言,实在是得之不易。
为了防止藏书受潮及蛀坏,康熙三十五年,他在竹垞内荷花池南建造了“曝书亭”(南垞北、北垞南中有曝书亭,空明无四壁……)作为晾书之处。并成为一段佳话,而名闻于世,以至成为浙北的一座名园。
蓬莱晨钟
小蓬莱
地点:嘉兴新塍镇紧邻能仁寺
历史: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梁天监二年(),名称几经变更
地位:伴随着多年的古刹,见证着新塍沧桑悠久的历史
新塍,江南古镇
“来新塍,必到能仁寺”
这就如同去北京必到故宫
做好汉必登长城
到杭州必游西湖一样
这座多年的古刹
见证着新塍沧桑悠久的历史
能仁寺大门上精瘦苍劲的三个大字“能仁寺”——为弘一法师所题。
弘一法师也就是李叔同,浙江平湖人,他是著名的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也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剃度为僧后,法名“演音”,号“弘一”,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站在寺门前,弘一法师的书法让人看了心里安静,似乎是由仙风道骨所孕育出来的。
能仁寺在多年的栉风沐雨的历程中,几度毁于兵火,也几度重修。步入能仁寺中,能仁寺的旧迹,仅存蚕皇殿、厚重的佛阁台基、清晰的方形印记以及石碑和古银杏树。
小蓬莱
三面临水,形似半岛
环境优雅,景色宜人
周围波光粼粼,时明时暗
远近楼阁亭榭,若隐若现
恍惚置身于云遮雾掩的蓬莱仙境之中
几不知此外别有人世
最美“千年树王”就在此仙境
小蓬莱紧邻能仁寺,原本是能仁寺僧侣生活区十二禅房之一的“环清房”,也是寺院住持澹林大师清修和香客休憩探幽的地方。
小蓬莱里有一棵历千年而幸存的古银杏,这也是游客慕名而来新塍的原因之一。
这株银杏树,高28.5米,胸围6.4米,至今已有多年的树龄,高大雄伟,世所罕见,故有“千年树王”之称。虽逾千年,但仍然生机勃勃,枝繁叶茂,苍劲挺拔。有人这样形容它的高大,“突兀撑天宇,枝柯挺百尺”,“如峰耸天际,若剑指苍穹”,可以说是嘉兴市稀世古木之冠,“千年树王”当之无愧。
,将继续带大家了解:
国界桥、通济桥、常睦桥、里仁桥的故事
作者:王金生、张治正、胡兵辉、郭红英
图:秀洲区委宣传部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