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是如何在他们诗词中,抒发自己情感
2023/3/21 来源:不详白癜风早期治疗好吗 http://m.39.net/pf/a_4793213.html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其情感的表现是通过作者的语言、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意象来表达的。宋代的咏茶词作中,词人运用了多种的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语言方面,词人运用了大量的夸饰和比喻,将心中对茶的喜爱用华丽的辞藻,巧妙的喻体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对于一部文学作品来说,语言是最直观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的表现方式。在宋代的咏茶词中,词人通过华丽的夸饰、形象的比喻和巧妙的用典,来表达词人所要抒发的情感。
一、华丽的夸饰
夸饰是指创作者在行文语句中特别的夸张铺陈,是一种过度的渲染描写,其描写的语句明显超过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宋代的咏茶词作中,词人也多采用这种修辞方法,用来表达主观情感上对某事物的情感或者是强调对某事物投入情感的程度。这种夸饰的手法,能够直观地表达作者对某事物的态度。
并且也能将词人的这种情感通过文字带给读者。让读者在阅读时展开丰富的想象,达到与词人内心情感上的共鸣。苏轼在《西江月茶词》中写到:“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在这段词中“绝品”、“珍泉”可以看出词人在对名茶名泉的修辞上运用的夸饰的手法。
写茶中之绝品,配上稀世泉水,达到了此物只应天上有的绝妙佳境。又如李元膺的《浣溪沙》:“赐得天上密云龙,蓬莱清兴欲乘风。”—句,将人间贡茶密玉龙,比作天上所赐,饮罢有登蓬莱仙境之感。将茶比作是天上的仙物,人在饮茶之时有如登临仙境之感。用这样夸张的修饰将读者带入对茶的玄妙的想象之中。
另外还有黄庭坚的《西江月茶》:“无因更发次公狂,甘露来从仙掌。”王之望的《满庭芳赐茶》:“九天春色,先到列仙家。”这些词句,都是采用夸饰的手法来表达作者对茶的喜爱之情的。词人除了借助夸饰来表达对茶的喜爱之外,还对烹煮茶饮时所产生的茶烟、茶沸之状,茶沸之声运用了大量的夸饰。
如黄庭坚的《满庭芳》:“碾深罗系,琼蕊暖生烟。”《阮郎归茶词》:“碾声初断夜将阑,烹时鹤避烟。”陈师道:《满庭芳茶》:“云里游龙舞凤,香雾起,飞月轮边。”都是描写茶烟的词句,词人将茶烟升起的状态描写得如梦似幻,将饮茶时的独特感受放大给读者,让读者对这婀娜多姿如雾如幻的缕缕茶烟,产生强烈的好奇之感。
催发了读者对饮茶环境的联想。在黄庭坚的《西江月茶》:“已醺浮蚁嫩鹅黄,想见翻成雪浪。”《品令茶词》:“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看花回茶词》:“催茗饮、旋煮寒泉,露井瓶窦响飞瀑。”陈师道的《满庭芳咏茶》:“华堂静,松风竹雪,金鼎潺潺。”周紫芝的《摊破浣溪沙茶词》:“雪浪溅翻金缕袖,松风吹醒玉鬓颜。”。
在这些词句中,对茶沸之状、茶沸之声的描写也比较多,词人运用夸饰的手法,将水沸之声放大,使周围的一切声响都被掩盖,将茶沸独有的响声,拟写成滚滚的松涛、磅礴而下的瀑布,使人在品读词作时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翻滚的茶汤,如雪花漂浮的浪潮,更为这烹茶之景带来无限的遐想。
词人将这些夸大来写,表现了此时词人在饮茶烹茶时身心上的愉快感受,也希望品读词作之人能够感同身受,在词中体味到此时的胜景。宋代咏茶词中对饮茶后的感受的描写也是极为夸张的。如苏轼的《行香子条词》:“觉生凉,两腋清风。”。
毛滂的《蝶恋花送茶》:“七盏能醒千日卧。扶起瑶山,嫌怕香尘浪。醉色轻松留不可。清风停待些时过。”;陈师道的《满庭芳》:“渐胸里轮陀,肺腑生寒。唤起谪仙醉倒,翻湖海、倾泻涛澜。”;王庭珪的《好事近茶》:“今夜酒醒归去,觉风生两腋。”;程邻的《西江月》:“归来袭袭袖生风。齿颊馀甘入梦。”等句都是描写饮后之感的。
但这些感受都与词人的心境有关,但不论词人想表达的情感如何,都是透过语言上的夸张来达到预期的效果的,如饮后如临仙境、饮后睡魔驱除、饮后心中情感激荡,文思飞跃。等等的感受。这是词人此时心里情感的一种抒发,在运用大量夸张的修辞将自己内心情感放大,使之成为一种可以想象和触摸的状态呈现给世人。
二、形象的比喻
在宋代的咏茶词中,词人也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向人们展示了饮茶过程的乐趣所在。比喻即使以甲事物来拟乙事物,在运用这种修辞方法时,要有具体的本体和喻体,还需要恰当的词语来充当比喻词,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抽象深奥的事物或道理变成浅显易懂,真实具体可以感知的事物。
黄庭坚的《品令茶词》:“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在词中,茶味的浓香隽永是本体,喻体是“故人万里,归来对影”“恰如”是本体和喻体之前的比喻词。将感官上抽象事物比喻为客观存在的一种实体,将茶比作万里归来的友人,词人将这种饮茶的时的妙境。
描写的即形象又生动。赋予了茶能与人心灵相通的美好形象。黄庭坚的《看花回茶词》:“催茗饮、旋煮寒泉,露井瓶窦响飞瀑。”这句词中,词人将烹煮寒泉之水而发出的声响比作“飞瀑”流下的声音,将水沸的状态用听觉上的感触描述出来。将瓶中茶汤的沸腾之景和汤沸的嗡鸣之声描写得更加鲜活,更富有动感。
赋予词中冷冷的寒泉以无限的生命力。谢逸的《武陵春》中写道:“分破云团月盈亏,雪浪皱清漪。”词中的云团指的是宋代的龙凤团茶,是本体,“月”是词中的喻体,在饮茶的过程中,将完整的云团茶碾碎细磨,再注入沸水烹之,所以将“月”的盈缺比作团茶被分碾的过程可谓之十分的贴切。
词人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宋人饮茶时的繁复过程表现得十分巧妙,可谓形象备至、恰到好处。咏茶词中也多将碾过的茶粉比作“玉尘光莹”、“香尘碎玉”、“香生玉尘”、“玉尘飞”、“琼碎”、“琼屑”等等,如:黄庭坚的《品令茶词》:“金渠体净,双轮慢碾,玉尘光莹。”秦观的《满庭芳茶词》:“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
李处全的《柳梢青茶》:“九天圆月,香尘碎玉,素涛翻雪。”曹冠的《朝中措茶》:“春芽北苑小方圭,碾畔玉尘飞。”程邻的《西江月》:“琼碎黄金碾里,乳浮紫玉瓯中。”姚述尧的《如梦令》:“龙焙初分丹阙,玉果轻翻琼屑。”在以上的这些词句中,词人不仅仅再现了宋人的饮茶习俗和饮茶工序。
同时也将团茶碾罗过后的光莹如尘精细之状,描写得十分精妙美丽。将细如尘埃、晶莹剔透的茶粉描写成世间稀有的香尘碎玉,为品读者营造了一个满室茶香、满目莹彩的奇幻世界,赋予了茶超凡脱俗、洁净纯美的美好形象。
另外在宋代的咏茶词作中,词人也多用“月团”、“方圭圆壁”“九天圆月”、“云团”等类似于茶饼形状的词,来比喻宋代贡茶中的团茶,将词人心中的贡茶的形象用世间美好的事物来代替,表现出作者对贡茶的珍视和喜爱。同时也使词句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三、巧妙的用典
典故的巧妙使用,不仅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同时也增加了文学作品的趣味性和表现力。所以中国的文人在文学创作中都极其喜欢引用典故,使词的含义委婉,韵味久远。在宋代的咏茶词中,词人也大量地引用了典故,将自己所要抒发的情感蕴含在典故之中,在有限的词句中表达自己无限的情怀。
使咏茶词作体现出委婉含蓄、简练生动的特点,在众多词人的咏茶词作中,关于司马相如与茶的典故被词人引用得最多。从搜索到的历史资料可以看出,相如性嗜酒,似乎与茶毫无关系,但因其患有消渴疾(即糖尿病),需时常饮茶,再加上茶的药用功效,所以司马相如与茶之间产生了必然的联系。
另外司马相如嗜酒如命,茶的解酒功效也使他与茶难舍难离。因此后人多用司马相如的这一典故代表茶事。咏茶词中对饮茶后的舒爽之感的描述,频繁地引用了“清风两腋”的典故。在这些词作中,词人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个典故,可见这一典故在茶词创作过程中的影响。
此典故出于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一句,卢仝的这首诗,自唐代以来一直为爱茶者所传颂。宋代的词人也多将其引用到自己的词作中,表现其饮茶之后清爽舒适、飘飘欲仙之感。还有一些比较典型的典故的运用。
如黄庭坚的《阮郎归郊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别郎容易见郎难,有人思远山。”其中“别郎容易见郎难”出自唐代后主李煜的《浪淘沙》一词:“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在这首词中抒发的是对故国的眷恋。对寄人篱下的生活的一种慨叹。黄庭坚在这里引用了此典故。
抒发出女子心中难解的相思之愁,可谓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宋代咏茶词中大量地运用了典故,使词的整体充满了趣味性,并且在词的语言上,也表现出的精简凝练、韵味深长的特点。词人运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巧妙地将内心中想要表达的情思化为一个个韵味深远的事例典故,是整个词作极具感染力。也增添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四、总结
宋代咏茶词作为宋代文学与宋代茶文化艺术结晶,其丰富的内容不仅仅为我们再现了宋代社会的饮茶风尚、文人雅士对茶及茶事的赏评精品。同时它也是宋代文人情感世界的一种体现。在这些情感的艺术表现上,词人也运用了大量的写作技巧。
词人将内心的情感倾注到最具有表现力的语言中,大量的夸饰、形象的比喻、巧妙的用典都使词人的情感更具有感染力,宋代的咏茶词不论在词的内容上还是词中所蕴含的情感上,都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吸引着读者去领略宋人内心丰富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