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秭归走近屈原故里图新华网客户端

2023/3/8 来源:不详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秭归县坐落在湖北省宜昌市境内,她不仅是我国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同时也是楚文化发源地之一。它位于长江北岸的卧牛山麓,四周城墙环绕,形似一个倾斜的葫芦,具有浓厚的古典建筑风格。故有“葫芦城”之称。又因城墙均有由石头叠砌而成,又叫“石头城”。

大诗人屈原其人

屈原(约公元前-前)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秭归县)原姓芈(mǐ)名平,字原,战国楚人。屈原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个政治家,但是却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他曾经是楚国的左徒,左徒是一个官职,相当于后来的左臣相,权力仅次于臣相,是楚王权力核心里的一个重要官职。楚国在战国时是一个大国和强国,至屈原为官时,已经存在约年,楚庄王时期最为强大,称霸中原,威名远扬。楚国的国土面积大于其它六国国土面积之和。屈原为官时的国君为楚怀王,那个时期朝廷上下都处在歌舞升平的陶醉时期,君臣贪图享乐,不思进取。而此时的秦国正日益强大,强秦国,灭六国,霸主雄心日益明显,屈原已经看出秦国威胁已近,力主强劲楚国,联齐抗秦。然而楚怀王听信秦使唆使,与齐断交。朝廷内不容屈原的平直方正,谗言不断,就这样刚正不阿的屈原被降为三阁大夫,后多次流放沅、湘。事实证明屈原的政治眼光是高远的,但高处不胜寒,正如屈原所言“极目千里,心悲伤”。楚怀王最后被秦国所掳,惨死他乡。楚怀王被虏后,楚国王朝在风雨中又飘摇了十年,终于臣服在强大的秦国铁骑下,落下楚国皇城上的大旗。时间定格在公元年,绵延年的楚国就此灭亡。消息传到屈原耳中,正在流放中的屈原,悲伤欲绝,于是抱石投江。位置就在今天的湖南省中部汨罗江。

屈原他用最极端的方式,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也表达了对楚国朝廷的失望,成为千古忠烈。屈原死后,汨罗江沿岸的人们,自发向江中投放粽子,表达的意思是:鱼儿鱼儿,来吃粽子吧,别吃屈大夫。这就是楚乡遗俗留至今的源头,也是屈原忠魂千古在的原因。屈原离世已经二千二百多年了,但是历朝历代的后人,都在景仰他,特别是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成为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屈原的众多作品,后人编辑成《楚辞》,屈原的诗风,一直影响到秦汉两代。还有古代有句成语是“各领风骚”,其成语中的“风”就是指《诗经》中的诗风,而“骚”则是屈原的骚体诗风,故后人也尊称屈原为“诗祖”。作为诗人,屈原是伟大的诗人,他当之为愧。屈原留下的诗作以及六十多句名言名句,一直影响着后人,他不仅是中国四大文化名人(孔子、孟子、庄子、屈原),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年在赫尔辛基颁布)。

美丽的三峡传奇的秭归

秭归地处湖北省西部,位于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中国著名的脐橙之乡,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秭归历史悠久。至今已有年的文字史,商朝时期为归国所在地,西周为夔子国,战国后期称归乡,汉朝置秭归县。“秭归”的由来:相传屈原有一个妹妹叫屈幺姑,屈原投江的消息传回家乡后,屈原的妹妹天天登上家乡的山顶呼喊:“我哥回——!我哥回……”传说屈原的妹妹死后变成一只鸟儿,鸟儿的叫喊声仍是“我哥回——!”人们于是把这种鸟儿叫子规鸟,把屈原的家乡叫“子规”,以纪念屈原和屈幺姑的兄妹情深。后来,“子规”就慢慢演变为现在的“秭归”。

秭归地理位置独特,“上控巴蜀,下引荆襄”,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分界点、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东推西进的独特区位性,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上游的交通咽喉。拥有长江黄金水道64公里,是长江航线上重要的交通枢纽。随着三峡工程的蓄水和三峡翻坝公路的兴建,秭归独特的区位优势日益凸现,秭归港将成为呼应汉渝的中转港。

秭归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集山、水、峡、坝于一体,具有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风景、三峡水电工程、屈原文化名人等世界级的文化旅游资源,是“三人”(伟人、美人、野人)和“一江两山”(长江、神农架、武当山)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开发以屈原祠为代表的全国最大的文物集中复建保护区——凤凰山文物复建区,惊险刺激的“中华第一漂”——九畹溪探险漂流,清幽迷人的“三峡后花园”——泗溪生态旅游风景区,国家三峡地质公园——链子崖景区,并成功问鼎“湖北旅游强县”。秭归正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三峡大坝上发出夺目的光彩!

走进秭归屈原祠

秭归与香溪之间有一沙滩,传说是屈原遗体安葬处,后取名“屈原沱”。沱上有屈原祠。从唐宋以来,经数次迁址修葺,后因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兴建,水位升高,于年修建此祠。现位于秭归城东向家坪。改名为“屈原纪念馆”。三峡工程的兴建,屈原祠再次迁建。迁徙后的屈原祠占地多平方米,倚山面江,坐北朝南,整座祠字被环绕在满园飘香的柑桔林和苍翠欲滴的翠柏之中。

现在的屈原祠是屈原故里景区的核心,围绕着屈原祠当地政府修建了屈原故里游览区,包括屈原广场、景区大门、景区大道、故里牌坊等建筑和片区。进入景区大门,电瓶车载着我们一行向屈原祠进发,这是秭归县的向家坪,在长江的南岸,位置很高,能看到近在眼前的三峡大坝,景区大道下就是波光粼粼的长江,当地人称“高峡平湖”。远远的我就看到屈原祠的山门,面朝长江,巍峨耸立,气势高大,风格独特,山门下是层层迭迭的台阶,众多游人正拾级而上。

山门是牌楼的形状,只不过只有一个大门。整个建筑是红柱白墙,六柱五间,三级压顶,门顶是黑瓦翅檐,郭沫若先生手书的“屈原祠”三个苍遒的大字镶嵌在牌楼上方。山门色彩匠心独具,立柱土红色,墙面白色,屋面绿色琉璃瓦。山门两侧配房为硬山顶,滚龙背,面墙正中有一巨大圆弧浮雕,中饰“龙凤呈样”图案。整个山门既静谧高洁,又气势宏伟,浩气荡荡。山门的匾额上闪烁着“光争日月”四个金光灿灿的大字。大门后是前殿,前殿后是大殿,左右为配殿,整个屈原祠像个四合大院,大殿是祭祀拜典的地方。

屈原祠包括山门、屈原青铜像、东西碑廊、纪念屈原陈列馆、屈子衣冠冢,五大部分依山排列,古朴清幽,壮观肃穆。屈原青铜像矗立在屈原祠中心的大坝上,通高6.42米,像高3.92米,总重3吨。设计者根据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长大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欲横奔而失路兮,坚志而不忍。”“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的思想与性格而设计铸造。头微低,眉宇紧锁,体稍前倾,迈动右脚,提起左手,两袖生风,表现出屈原爱国爱民的满腔激情和孤忠高洁的精神境界。

屈原衣冠冢也为屈原墓,随屈原祠迁徒而建,占地平方米,墓四周石阶石栏环布,翠柏苍松掩映。墓上青狮白象,鱼吻翘昆,墓前拜台,香炉正中,供凭吊屈原燃烧香火之用。墓前三排六柱八字开扇。外石柱镌有“泪水怀沙千古遗恨,归山枕抽万世流芳”楹联。四根内柱的楹联是“崔嵬丰碑矗在地,凛然浩气贯长虹”,“千古忠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忧”。上柱间嵌着一块《重修楚大大墓碑记》,将屈原生平及不朽精神携刻其间。墓前两侧一对明代大石狮,凸眼阔口,威风凛凛。墓中有一通道,透过石门可窥见一红漆古棺悬吊其内,棺被一巨大莲花石座所托,俗称“屈原吊棺”。

纪念屈原陈列馆坐落在青铜像大坝上,系歇山大屋顶,白墙琉璃瓦,建筑面积平方米,陈列馆正面匠额上悬挂着郭沫若先生辞世之前的手迹:“屈原纪念馆”。馆内分上下两层。下展厅陈列有介绍屈原生平的图片、绘画、诗词、乐曲、书法、屈原研究论文和历代各种版本的《楚辞》以及明嘉靖十六年归州百姓捐款镌刻的一尊高1.03米、重余斤的屈原石像。上展厅陈列有在秭归境内出土的各种珍贵文物。陈列馆四周柑桔树、竹林、桃园布局合理,相得益彰,幽静雅致,环境迷人。屈原青铜像的东西碑廊呈南北走向。廊柱撑架,歇山大角屋顶。廊内屈原的诗作和历代文人墨客歌颂屈原的诗句手迹,镌刻在青石碑上。

美丽的秭归游

在秭归的名胜古迹和传说特别多,古人曾集为“八景”,并以景名联诗一首:降钟伏虎啸天来,响鼓岩连擂鼓台。照面井寒奸佞胆,读书洞出离骚才,丘生玉米合情操,濂滴珍珠荡俗埃。锁水回龙含泽畔,三闾八景胜蓬莱。

香炉坪是屈原出生的地方。现坪中央立着一方青石碑,上刻隶书:楚三闾大夫屈原诞生地。相传在两千多年前,这个山间平畈上,住有一户人家,男名伯庸。有一天伯庸夫人正要分娩,天空突现祥云,并伴有丝竹之声,伯庸十分惊异,便立即在门外摆上香炉,焚香礼拜。这时从房里传来婴儿的呱呱声,一种异香也扑鼻而来。因为这孩子出生时有异兆,伯庸很喜欢他,给他取了个名叫屈原。因为屈原降生时有过异香,这个小坪也就称为香炉坪。香炉坪对面的伏虎山山坡上,有口古井,相传系屈原所凿。因为岩石特别坚硬,挖了很久才挖了个小坑。但他毫不灰心,终于感动了山神。山神赠给他一把铁镐,他又挖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挖成此井,井成后,四季不涸,清澈可鉴。屈原和他妹妹每天都要来井前梳洗整妆,故名照面井。清咸丰十年,乡民在井边常青树下置“照面井”碑,上刻:“此系屈公遗井,以后切勿荒秽;此株青树,永世勿得砍伐。”井与碑石,至今犹存。

读书洞在响鼓溪深谷的半山上,相传为屈原读书处。洞口处原有清朝同治年间所刻“读书洞”三字,早已剥落不清,现又立一新碑。传说屈原在洞内读书时,曾有石桌、石椅、石凳。乡民盛传,夜间行经洞旁时,洞内若有朗朗读书声。其实,这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读书洞的山风水声所造成的一种错觉罢了。读书洞西的响鼓岩上,有一圆形石台,传说楚庄王曾在此擂鼓督战,故名擂鼓台。屈原在家乡时,经常登临此台,吟诵自己的诗作,故又名吟诗台。

从读书洞下来,沿响鼓溪上行,至王寨山前,只见一新修复的屈原庙座落在山坡上。庙下有两股“龙眼”,泉水常年不断。此泉附近有三块水田,据传是屈原躬耕之地,人称“玉米三丘”。这一传说由来已久。见诸于文字的有唐代沈亚之的《屈原外传》。沈云:屈原被放逐后,吟诗耕田,每念及楚国命运,即忧心忡忡,伤感不止,“原坠泪处,独产白米如玉”。

漫步玉米三丘时,可发现此地耕牛不穿鼻绳,耕地时却知道转弯,人称屈原神牛。相传屈原从楚国京城(今湖北江陵县城郊)回家乡时,由侍者挑了7捆写尽民间疾苦的竹简,快到家门口时,捆竹简的绳子断了。老农一片热心,将牛鼻绳解下来送给他,从此这里的牛就不用鼻绳了。两千多年来一直如此。当然,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神牛,只不过是屈原故乡的农民,驯化耕牛的方法不同而已。但是,这个传说,却也反映了秭归人民对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崇敬和怀念。

读书洞景区游人。

湖北宜昌秭归县旅游景区。

屈原故里铜像。

屈原墓。

三峡大坝。

土家姑娘。

香炉坪采风人。

天问坛离骚阁。

秭归孩子们在洗艾叶浴。

照面井。

秭归龙舟。

秭归屈原故里牌坊。

秭归屈原祠。

秭归摘脐橙的姑娘。

走入屈原祠。

来源:国家旅游地理编辑:吉中君

来源:新华号新纪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34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