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门早课,诸真宝诰丨转发分享,功德无量

2023/2/7 来源:不详

持诵道教的“宝诰”能获得什么应验与效益?

宝诰在道教是一种特殊的文体,系由前、后两个部分组成,前者为短篇的浅近骈文,后者则为神真的名号。闵智亭道长主编的《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注》指出:“《诸真宝诰》为道门诸天尊和历代仙真教诫告示之真言。古往今来,为道门所重,乃道士日诵修持之要典。”他认为宝诰是道教列圣仙真对信徒的教诫之文,道士日常修持时,都必须持诵宝诰。此外,在道教各式斋醮科仪之中,也应诵持用以称颂神圣之功业与本行圣纪的宝诰,以表达神职人员或信徒志心皈命于神圣之用意。然而,宝诰的起源为何?它又是如何形成的?何时被运用于斋醮科仪之中?持诵宝诰能获得什么应验与效益?

既欲了解“宝诰”,必先厘清“诰”的定义。“诰”这一种文体,起源于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书典册《尚书》,是《书经》“典、谟、训、诰、誓、命”六种文体之一,如《雒诰》、《康诰》等,皆属其范畴。汉许慎《说文解字》认为“诰,告也”。清段玉裁也加以说明,认为诰是“以言告人,……为上告下之字”。由此可知,“诰”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告诫或勉励之词。道教继承了“诰,告也”的观点。如六朝成书的上清派典籍《真诰》,即是上界仙真降临人世,向杨羲、二许等人所作告诫、劝勉之词的总记录。至此,道教仍只有仙真降授之“诰语”,而无骈文书写的“宝诰”。

到了唐、宋二代,由于帝王崇道的原因,分别对道祖老子、祖天师、真武大帝、玉皇上帝等道教谱系中的神圣屡锡封号,而在封赐之时,必伴随着以骈文书写的“诰命”、“诰书”。因此,道教徒加以仿效,在仙真的圣号前面,加上一段或由仙真降谕,或由朝廷封赐,或由高道撰写,或由文士歌咏而成的简易骈文,成为《玉清诰》、《太清诰》、《弥罗诰》等“宝诰”的前身,并经元、明、清、民国的刊削增补,成为现今持诵的“宝诰”。

一、道教宝诰的集结现况

既然已对道教宝诰的前身及其形成过程有一粗浅的认识,更应明了道教宝诰的集结现况。那么,在哪些文献中,可以发现道教的“宝诰”呢?笔者将之归纳为三大点,分别为《藏》内专书与经典、清代补辑之文献、道教宫观与民间鸾堂刊印本,兹胪列于下。

1、《藏》内专书与经典

明代以前的《道藏》均已亡佚。现存的《道藏》,为明代张宇初(~)天师领衔主持编纂的《正统道藏》和张国祥(?~)天师续补的《万历续道藏》。正续《道藏》合计卷。由于“宝诰”的体制属于骈文,被视为对仙真的赞颂之词,因此,在《正统道藏》的洞真部赞颂类,收有《诸师真诰》一书,全书一卷,收录三清、四御、九宸、三官、各道派祖师及雷部主要护法神之诰号,共计41篇。由于本书已载有北宋正一道的虚靖天师张继先(~)与金元全真道北五祖与北七真的宝诰,故最晚成书年代必于七真羽化之后。且《五祖诰》《七真诰》分别尊五祖为帝君、七真为真君,据任继愈主编《道藏提要》考证,对五祖七真的封诰系元武宗至大三年()之举,故认为本书之编撰“当在元末明初”。

此外,在《正统道藏》中所收录的道经,亦载有仙真的宝诰。例如叙述广受台闽民众崇信的妈祖(林默娘,?~?)来源的《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便收录了妈祖的宝诰。其文曰:“浦沱胜境,兴化湄州。灵应威德,非常孝感,神通广大,救厄而平波息浪,扶危而起死回生,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敕封护国庇民明著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这篇宝诰称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系明成祖永乐七年()的封号,可作为本经成书于明代初年的辅证。

明代中叶续补的《万历续道藏》亦有斯举。如《太上元阳上帝无始天尊说火车王灵官真经》,便收录了雷部三十六元帅之首王灵官的宝诰。其文曰:“先天主将,一气神君,都天纠罚大灵官,三界无私猛吏将。金睛朱发,号三五火车雷公;凤嘴银牙,统百万貔貅神将。飞胜云雾,号令雷霆;降雨开晴,驱邪治病。观错过于一十二年,授命玉帝;积功勋于百千万种,誓佐祖师。至刚至勇,济死济生,方方阐教,处处开坛。豁落猛吏,三五火车大灵官王天君。”《王灵官宝诰》将王灵官与其师萨真人之间的故事融入其中,并充分赞颂了在雷法兴盛之后,王灵官越加扩大的职掌与应验。

然而,就文献学的观点来说,明代刊本质量极差,属于“前修未密”之作。以《王灵官宝诰》而言,便有“飞胜”(应作“飞腾”)、“授命”(应作“受命”)二字错植,“观错过”(应作“观过错”)一处上下文颠倒,是其疏失之处。

2、清代补辑之文献

清代对道教较不重视,故未以官方立场重修《道藏》。然而,自康熙年间的彭定求、乾嘉之际的蒋元庭,至清末的贺龙骧等民间有识之士,皆曾从事重修、增补《道藏》的工作,成为今日所见的《道藏辑要》,对于明、清两代新出的道教文献贡献颇深。

在《道藏辑要》中,记载道教神圣宝诰数据较为丰富的,当推柳守元所编《清微宏范道门功课》一书的第二部分《午坛功课》。《午坛功课》系作为信徒礼诰所用,收录了三清、四御、四极、四官、重要道派宗师、八仙、功国神祇、护法神等宝诰,共计64篇。其次,由柳守元、孟珙、奚守静、石守坚、梅守璞、钟卿云等合撰、蒋元庭校订的《忏法大观》6卷32种道教新出忏法,也刊载不少仙真的宝诰。

此外,作为全真道众早晚课诵的《太上玄门早坛功课经》与《太上玄门晚坛功课经》,则收录了三清、四御、救苦、普化、斗母、南师北帝、五祖七真、萨祖、灵官等21种宝诰,数量较少,但相对于《正统道藏》误植的谬字而言,可称“后出转精”之作。

3、道教宫观与民间鸾堂刊印本

民国初年,由于西风东渐,学界多将道教视为迷信之遗绪,在“重科学轻宗教”的意识形态下,道教被摒除于国故之外,兼以战乱频仍等因素,未能在20世纪初、中叶得到复兴的契机。所幸,20世纪晚期,道教凭借着大陆、香港各大宫观与台湾道庙的蓬勃发展,再度复苏。而各大宫观的道众在举行斋醮科仪、持诵经典时,也须持诵列圣的宝诰,因此,在道教宫观刊行的经典、法忏、科书中,或多或少也会收录宝诰。

举例而言,如北京白云观就刊行过《大梵延生斗科》、《斋醮科仪精粹》、《青玄济炼铁罐施食》等科仪本,其中分别收录了斗父、北斗九星、三十二天帝等宝诰。香港青松观也刊有《玉皇宥罪锡福宝忏》,在《正统道藏》本《玉皇忏》的基础上,增添了天真皇人、高虚清明天主、昊天上帝、玉虚帝君等宝诰。中国道教协会陈莲笙老道长(~)、张继禹道长等亦依据龙虎山祖庭与茅山早晚功课的宝诰,编成《道教正一授箓传度经教集》,其《道门功课》部分,可以体现出“南正一、北全真”道教两大传承的分野。

台湾的雾峰南圣宫、大里太玄道观,在中部宫观堂庙推行道教斋醮科仪近二十年,也系统地编校、整理了《太上老君说安宅土地龙神妙经》、《太上正一神圣启请祝寿科仪》、《太上正一玄门祀灶科仪》、《太上正一天师修真阅箓宝忏》、《太上正一穹窿玉斗玄科》等道门科书,其中亦载有不少的列圣宝诰。

此外,由六朝道教上清派“降真”、宋明清道教“飞鸾”演变而成的台湾鸾堂,每逢神圣诞辰或课诵经典之前,必先讽诵该神祇之宝诰。因此,较具体制的鸾堂或“儒宗神教”性质的庙宇,在其刊行的经书中,必附有宝诰。如台北赞修堂刊行的《列圣宝诰真经合编》,就收有部分道教神祇及鸾堂体系之列圣恩主、恩师宝诰,计46篇。台北行天宫也在《列圣宝经合册》中,将“宝诰”独立为“请诵宝诰”一目,收录了五恩主、鸾堂诸恩师及部分功国神祇的宝诰,共26篇。皆颇为可观。

二、道教宝诰的功能性

厘清道教列圣宝诰的起源,系融合了《书经》“诰体”与朝廷官方封诰而成,并稍知道教宝诰在当代的集结现况。然而,为何需要持诵宝诰?“宝诰”究竟有什么功用?亦应加以论述。因此,笔者在此提出宝诰的四大功能,依次说明。

1、讽诵宝诰,方能启请圣真

对于经过奏职受箓的正一道士、律坛受戒的全真弟子,“持诵宝诰”是道教斋醮科仪或鸾堂诵经法会中的必备仪轨。张家麟教授在《论台湾民间信仰“本土化”现象——以礼斗为焦》一文中表示:“人对神的谦卑尚表现在……念诵宝诰,请神降临现场。在宝诰的内容中全部用“恭请”诸神的用语,再连续三次朗诵“志心皈命礼”于神的话语。无论是恭请或志心皈命礼,都是指诵经者愿意服膺神的旨意,接受神的教诲。”

张教授以“效劳生持诵宝诰”为切入点,认为念诵宝诰,可以获得“请神降临”的效益。同样地,道教神职人员在斋醮科仪中,亦须讽诵宝诰,方能启请圣真。是为宝诰的第一重功能。

2、日用工夫

其次,对于已奏职的正一弟子、已受戒的全真弟子,或经过皈依、传度而尚未受箓、受戒的道教教徒而言,持诵宝诰,亦有效益。正如柳守元在《清微宏范道门功课序》所云:“金书玉笈,为入道之门;宝诰丹经,乃修仙之路。得其门,可以复元真之性;由是路,可以炼不坏之身。”

柳氏并在《太上玄门功课经序》表示:“修自身之道者,赖先圣之典也。诵上圣之金书玉诰,明自己之本性真心。”透过这两段的说法,吾人当可发现全真道把“诵诰”视为日常功课之一,并极为重视“宝诰”的功用,称其为“修仙之路”、“明己本性”的工具。因此,吾人若能一心不乱地持诵宝诰,作为自我检束、存诚闲邪的日用工夫,时刻自我提撕,常惺惺也,久久自能归根复命,与道合真,与天合德。因此,“日用工夫”可说是宝诰的第二层功能。

3、协助信徒破除执障,认识神祇

再者,除了道教的神职人员、鸾堂的效劳生,或是已皈依的道教教徒之外,对于“持香跟拜”的道教信徒,或是一般民间信仰者而言,宝诰是否亦具备其功能?当然,答案是笃定的。

对道教信徒或民间信仰者而言,道教的宝诰具备了“认识神祇”的功能。由于一般信徒,未能正确认知道教神祇的圣纪或法相,因此,透过对宝诰的阅读或讽诵,亦可协助他们认识道教的神祇。兹以受到世间小说“污名化”的天蓬元帅为例,试观《天蓬诰》的行文:“六龙陛左,九虎关中,现三头六臂之威容,运七政八灵之洪造。帝钟才震,万圣齐临;钺斧轻挥,群魔碎灭。神光赫赫,常救护于众生;真性巍巍,誓永兴于正道。劈尸千里,斩鬼五形。大悲大愿、大圣大慈,通天祈佑、延祥涤厄、保宁身命,北极天蓬八十一军大元帅、护国消魔真君,证果法云普覆天尊。”

台湾民间受到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的影响,有人按小说人物“猪八戒”的形象雕塑道教重要的护法大神天蓬元帅,甚至奉之为“特种行业”的守护神。这是相当不伦不类、污蔑道教神祇的举措。吾人若能了解《天蓬元帅宝诰》,便可知道天蓬元帅系北帝道派崇信的北极四圣之首,配位东方,其造型为三头六臂、手执帝钟与钺斧,绝非坊间红灯户中的“猪八戒”者流。

另一个受到污名化的是广受台湾民间崇信的北极玄天上帝。民间常以讹传讹,认为玄天上帝本为一介屠夫,后赴普陀山进香,受观音点化,遂自我开肠剖腹,将胃肠抛掷河中,因而放下屠刀,升天成神,被封为玄天上帝。然而,试观《玄天上帝宝诰》所载:“混元六天,传法教主,修真悟道,济度群迷。普为众生,消除灾障,八十二化,三教祖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三元都总管,九天游奕使。左天罡,北极右垣大将军。镇天助顺、真武灵应、福德衍庆、仁慈正烈,协运真君、治世福神,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金阙化身荡魔天尊。”

在《玄天上帝宝诰》中,无一语涉及屠夫、观音,而系点明“天罡、北极”,证明玄天上帝的本质,是对北极星的崇拜。又云“八十二化”、“金阙化身”,则可知玄帝系元始祖炁(道体)的应化身,其功德绝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者足以膺任。若清楚《玄天上帝宝诰》,便可发现上述屠夫、观音点化之说,纯系无识之妄语。由是,当可证知宝诰的第三重功能:协助信徒破除执障,认识神祇。

4、作为研究者的资粮,并提供论述的辅证

此外,对于从事道教学术研究者而言,宝诰还可以提供研究的资粮,作为论述的辅证。兹以全真道《北七真宝诰》为例:“道先一气,世显七真。悟五行不到之言,得九转返还之诀,甘泉润物,变朽回春。金国仙姿,得四言而契道;卫州变化,坐十载以成真。壁间墨迹以非凡,雪竹月松之姿异;三井有多生之记,一时著显化之功。磻溪六年,龙门七载;道功备而名闻时主,丹符锡而掌握神仙。石上谈玄,空中飞盖;元主屡宣而问道,甘霖克日以济民。蚤穷易道之言,晚造神仙之诀;卦图斯演,至道大成。清静散人,探玄得道;蓬莱仙路,亿劫独持。慈悲济苦全真祖师,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长真凝神玄静蕴德真君、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长春全德神化明应主教真君、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君、太古广宁通玄妙极真君、清静渊真玄虚顺化元君,七真演化天尊。”

全真道的马钰、邱处机、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位高道,对于金、元之际北方道教的发展与改革,有着极重要的贡献。若欲研究当时的道教史,除了仙传、别集、碑铭等文献之外,亦可参考宝诰的记载。因此,可发现“宝诰”的第四重功能:作为研究者的资粮,并提供论述的辅证。

透过上述,吾人当可证明,被正一、全真以及其他道派视为日用功课的神圣宝诰,实具有极大的作用,值得加以推广。

四、道教宝诰的未来展望

道教的宝诰,是承继儒家《书经》“诰体”与官方骈体“诰文”而来的,其结构由浅近的骈文与神祇的圣号两部分组成。或由神圣降真而成,或由朝廷所赐,或由历代高道、文士所撰,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可以说“其文短、其用广、其旨深”。

目前除了中国道教学院曾组织人员对全真道较常用的21种宝诰加以注解,并付梓刊行之外,香港青松观、台北行天宫、雾峰南圣宫、高雄九阳道善堂也曾与道教学者合作,发行道教经典今注今译之相关书籍,并对书中所收部分宝诰加以诠释,皆对弘道有所贡献。然而,由于道教的宝诰,系以骈体的文言文书写而成,因此,对于推广道教宝诰或今注今译这方面的成效,仍略显不足,有待道教界与学界共同努力,方能使研究者、道教徒与民间信仰群对于道教宝诰当中富含的义理与内涵能够普遍认知、理解。

(本文是#道教之音#依据执行台中县雾峰乡南圣宫“道教列圣宝诰数据汇编计划”的部分成果编辑整理而成,原文作者李建德系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国文学系硕士班研究生,本文主要参考的文献有:闵智亭主编《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注》、〔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任继愈主编《道藏题要》第三次修订本、台北赞修堂刊《精选列圣宝诰真经合编》、张家麟《论台湾民间信仰“本土化”现象——以礼斗为焦》、《重刊道藏辑要》等,转载请注明出处)

玉清宝诰

至心皈命礼。

三界之上,梵炁弥罗。上极无上,天中之天。郁罗萧台,玉山上京。

渺渺金阙,森罗净泓。玄元一炁,混沌之先。宝珠之中,玄之又玄。

开明三景,化生诸天。亿万天真,无鞅数众。旋斗历箕,回度五常。

巍巍大范,万道之宗。大罗玉清,虚无自然。至真妙道,元始天尊。

[注释]

⑴玉清宝诰:玉清,原指三清境之玉清圣境,为元始天尊所治之处。此引指元始天尊。宝诰,诰即告。道门文体之一,系仙真教诫告示之真言。

⑵至心皈命礼:斋醮诵经用语。至心,诚心至意;皈命,即归命。《皇经集注》称:“诚有未至不为至心,少有追悔不为皈命,讽此经永诚不改而恭持,故云至心皈命礼。”此处指在开始诵《玉清宝诰》前先称此示虔心。下同。

⑶三界之上,梵炁弥罗: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又称三界天。欲界为食欲和淫欲未清除的众生所住世界;色界在欲界之上,已离粗欲而只享受精妙境象的众生所住世界,但此界仍有质象形碍;无色界更在色界之上,为离质象形碍清澄虚净之世界。三界中人寿命有限,不能超越劫难,寿尽仍要入于轮回。梵炁,指大梵之气。罗,大罗天。位于三界诸天之上。此句言,三界诸天之上,为大罗天胜境,大梵之气,包罗诸天。

⑷上极无上,天中之天:此句言,位于三界诸天之上的大罗天,为至高无上的仙境。《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称:“大罗天者,虚皇(元始天尊年号,此引指元始天尊)居之,包含天地,不可究极。”故曰上极无上。元始天尊为道教至高神,所有诸天仙境皆以大罗仙境为至高境,故言“天中之天”。

⑸郁罗萧台,玉山上京:郁罗萧台,为元始天尊升座之台。《皇经集注》称:“天中最上之极,天中之天,神光芳郁,萧然真清,故言郁罗萧台。”玉山上京,即玉京山,为元始天尊郁罗萧台所处之境。《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称:“玄者玉京山,在三清之上,无色无尘,上有玉京金阙七宝玄台(郁罗萧台),紫薇上宫,中有三宝神经,山之八方自然生七宝之树,一方各生一注,弥漫八方,覆盖诸天,包罗三界,为无上大罗天。”故言“玉山上京”。

⑹渺渺金阙,森罗净泓:渺渺,悠长而遥远。金阙,即天庭。森罗,纷然罗陈。净泓,喻指纷然罗陈的天庭如同海水一样洁净而深远。《皇经集注》称:“天有万象罗列,深奥难穷,故言森罗净泓。

⑺玄元一炁,混沌之先:玄元一炁,道教认为天地万物皆由玄、元、始三炁所化生。其顺序是元炁分形而生始,二炁分隶混沌开光,炁清高澄成天,炁降积滯成地,二炁分合中有和炁,名曰玄炁。故称“玄元一炁”。《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称:“无上三天,最上为大罗天生玄、元、始三炁,化为三清天。”故“玄元一炁”,又指清微天玉清圣境。混沌,谓天地未开辟以前之元气状态。

⑻宝珠之中,玄之又玄:宝珠,指化生天地万物的玄元之气。玄之又玄,语出于《道德经》,指深远莫测之意。

⑼开明三景,化生诸天:开明,开启光明;三景,指日、月、星。《皇经集注》卷五《神咒品第三章》称:“三景得之而发光。”化生,谓神的妙化。《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称:“化生者,福有神力,于变化中生。”

⑽亿万天真,无鞅(yàng)数众:天真,道教所分七品道士之一。天真道士,谓体合自然,内外纯静。无鞅,无穷无尽。此句言,元始天尊开劫度化下界学道之士,数量众多,无穷无尽,以阐扬道理,弘扬教法。

⑾旋斗历箕,回度五常:旋斗,旋转的北斗星。历箕,历法中所载的箕宿星,为二十八宿之一,青龙七宿的末一宿。回度,即度回,度化而使回归自然。五常,即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⑿巍巍大范,万道之宗:巍巍,高大无比。大范,大的风范。万道,指道教诸派总称。此句言,元始天尊为道门风范之始祖,道教诸派之宗师。万法之宗祖。

⒀大罗玉清,虚无自然:大罗,即仙境大罗天;玉清,三清天之一,指三十六天中仅次于大罗天的最高天界,为神仙所居的最高仙境,谓由大罗天所生的玄元一炁化生。虚无自然,大罗天至高无上,虚无飘渺,玉清境由玄元之炁所化生,故言“虚无自然”。

⒁至真妙道,元始天尊:至真,原为对修真得道者的尊称。谓六年绝粒,鼻无喘息,名曰至真。此对元始天尊的称颂。妙道,玄妙之道。元始天尊,又称玉清元始天尊。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中的第一位神。《太玄真一本际经》解释说:“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运道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三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

上清宝诰

至心皈命礼

居上清境,号灵宝君。祖劫化生,九万九千余梵炁。赤书焕发,六百六十八真文。因混沌赤文而开九霄。纪元洞玉历而分五劫。天经地纬,巍乎造化之宗。枢阴机阳,卓尔雷霆之祖。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玉宸道君,灵宝天尊。

[注释]

⑴上清宝诰:原指三清之上清真境,为灵宝天尊所治之处。此引指灵宝天尊。

⑵居上清境,号灵宝君:上清境,道教所指的三清圣境之一,为灵宝天尊所居住的仙境。灵宝君,为上清灵宝天尊之神号。道教称其为三洞经之洞玄部教主。

⑶祖劫化生,九万九千余梵炁:祖劫,亦称“五劫”。指龙汉、延康、赤明、天皇、上皇等上古年号。化生,指灵宝天尊历劫化生之大梵之炁。九万九千,为虚数,指众多。梵炁,指大梵之炁,亦称玄炁。道教认为天地万物皆由玄、元、始三炁所化生。

⑷赤书焕发,六百六十八真文:赤书焕发,赤书即指古灵宝经中的《五篇真文》。道经称,该真文发乎始青之天,而色无定方,文势曲折,不可寻详。元始炼之于洞阳之馆,故称“赤书”。六百六十八真文,指《五篇真文》,共有六百六十八符文组成。《度人经》将五篇真文视做天地之根,故称真文。

⑸因混沌赤文而开九霄:混沌,指天地未开辟之前的元气状态。赤文,即上言之《五篇真文》。该文起于混沌之先,故称混沌赤文。开,开化。九霄:指九天云霄,在天上极高处。《太清玉册》卷八称九霄名分别为,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太霄。道经称九霄各有大帝主之,一曰神霄玉清大帝、二曰青霄好生大帝、三曰碧霄总生大帝、四曰丹霄太平大帝、五曰景霄中极大帝、六曰玉霄皓元大帝、七曰琅霄始青大帝、八曰紫霄合景大帝、九曰太霄晖明太帝,皆为神仙所居之所。

⑹纪元洞玉历而分五劫:纪,“记”。元洞,谓构成天、地万物之祖气。玉历,即天上空洞历纪之名,语出《度人经》。《度人经集注》称:“玉者,玉字也;历者,记也。元始结自然之精,以成八角垂芒之文。玄洞虚空,光照四方,二仪分判,日月星宿,于是列明,众圣所珍,号为玉历;记天帝劫运,推历度数,真人书记其事,撰结成经,故曰玉历也。”五劫,道教所划分天地未分,既分及化生万物的五大劫号名。即延康、龙汉、赤明、开皇、上皇等。

⑺天经地纬,巍乎造化之宗:天经地纬,原以织物的直线叫“经”,横线叫“纬”。此指上天下地。巍乎,高大也。此指天高地大。造化,创造化育。世间万物皆由天地所生并养育,故称天地是造化之宗。

⑻枢阴机阳,卓尔雷霆之祖:枢阴机阳,指宇宙间阴阳远行的关键。卓尔,特立貌。雷霆,指疾雷。雷电虽为自然现象,但它的产生是由于天地阴阳之间的相互撞击而成的,阴阳二极的作用先产生闪电,闪电过程中因高温使水滴气化、空气体积迅速膨胀而发生强烈的爆炸,并发出震耳的雷鸣声。故称,阴阳是雷霆之祖。

⑼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大悲,指悲悯世人。大愿,济度众生的宏愿。大圣,智慧超凡、通真达灵。大慈,慈祥呵护众生。此赞灵宝天尊之盛德。

⑽玉宸道君,灵宝天尊:玉宸,指天上宫阙。《皇经集注》卷六称:“玉宸尊黄,天子所居为宸。”灵宝为道教至高神“三清”之一,故言玉宸道君。灵宝天尊,道教“三清”第二位神。《云笈七签》中“三元”之说认为,大道“生乎妙一,分为三元。”其中第二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君,住在上清境,称禹余天。它的气元黄,为洞玄教主,传授洞玄部经典,故后世尊称为“灵宝天尊”。

太清宝诰

志心皈命礼

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总千二百之官君。包万亿重之梵炁。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注释]

⑴太清:原指三清境之太清仙境,为太上老君所治之处。。此引指太上老君。

⑵随方设教,历劫度人:随方,随便在什么地方。此指到处。设教,即开坛传教。道教奉太上老君为至高神之一,尊为教主。认为老君应感随方变化,无世不在。因此,老君自然会处处开坛传教。历劫,天地一成一败为一劫。此指无数此劫。度人,度化世人。因老君为代代化生,故言历劫度人。

⑶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皇,黄帝。《太上老君开天经》称:“黄帝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广成子。”故言“为皇者师”。《犹龙传》说:自三皇五帝以来,老子改名换号,成为历代皇帝的老师。神农时的太成子,轩辕时的广成子,帝尧时的务成子,秦汉时的河上公,都是老子的化生。唐代帝王尊崇道教,奉老子为先祖,立庙祭祀。唐高宗乾封元年(),封太上老君为“大圣玄元皇帝”。故又称之为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道经称老子虽降生于殷代。但老子之号则始于无数劫,甚杳杳冥冥,渺邈久远。开辟之前,复下为帝师,代代不绝,后又化生降世,为王者师。老君为代代化生,无世不在,只不过其名不同,故称假名易号。

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立,建树、成就。天之道,即天道。指宇宙万物化生之本源。地之道,指自然界的一切规律。人之道,指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隐圣显凡,指老君隐圣降凡,成就天道、地道和人道,从而造化社会和世人。

⑸总千二百之官君。包万亿重之梵炁:总,聚积。官君,官员及君王。老君代代化生,为历代帝王师,众多达官贵族皆宗奉于他。包,包容。梵炁,大梵之气。指构建太清圣境之气。

⑹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老子铭》称老君“道成仙化,蝉蜕渡世。自羲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故言其化行今古。道德,即《道德经》,全文约五千字,或又称《老子五千言》,为道教之祖经。《吕览·不二篇》谓老子去国西游,函谷关尹喜请为著“上下经”五千言,即此书。该书分上下两卷,八十一章。为韵文哲理诗体,上卷三十七章言“道”,下卷四十四章言“德”。故称“道德凡五千言”。

⑺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主握,主持和掌握。阴阳,指化生天地万物的原质之气,雷霆,指疾雷。九五数,即九五之道。指雷法中的修持修炼养方法。认为,金长生在已,旺于酉五数也,墓于丑九数也;水土长生在申,旺于子五数也,墓于辰九数也;木长生在亥,旺于卯五数也,墓于未九数也;火长生在寅,旺于午五数也,墓子戌九数也。壬子为东方之根,丙子为北方之源,甲为雷,庚为霆,甲庚为雷霆之号令,壬为雷霆之局,丙为雷霆之令,子为雷霆之宗。即施用雷霆须依时令而发。

⑻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大悲,指悲悯世人。大愿,济度众生的宏愿。大圣,智慧超凡、通真达灵。大慈,慈祥呵护众生。此赞灵宝天尊之盛德。

⑼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太上老君,道教对老子的尊称。《老子圣母碑》将老子等同于“道”,称其“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为先于天地的神灵。东汉时,张陵创立道教后,著《老子想尔注》谓“一(道)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把老子尊奉为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为老子的神名。道教最高神“三清”的第三位神。

弥罗宝诰

至心皈命礼

太上弥罗无上天,妙有玄真境。渺渺紫金阙,太微玉清宫。无极无上圣,廓落发光明。寂寂浩无宗,玄范总十方。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注释]

⑴弥罗:即弥罗宫。为玉皇大帝所居住之境。此引指玉皇大帝。

⑵太上弥罗无上天,妙有玄真境:太上,至大至尊。《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拔罪妙经注解》:“太者,至大之称,上者尊崇之号。”弥罗,弥罗宫。该宫在诸天之上,故称无上天。玄真境,玄真原指道的真谛。此指玉皇大帝所居住的仙境,弥罗宫就在此仙境之中。《皇经集注》称:“玉帝天宫,有玄象瑞光,非凡象幻假,永不坏,微难穷,云妙有玄真境。”

⑶渺渺紫金阙,太微玉清宫:渺渺,指非常遥远,在虚无飘渺之中。紫,紫色。金阙,即天庭。《皇经集注》称之为“渺渺紫金,瑞光玄象之金阙”。太微玉清宫,指玉帝所居之宫,在紫金阙内。《皇经集注》称:“太上玄微玉清宫。玉帝所居之宫,玄瑞紫炁。金光四十亿万里,巍巍如如,永不毁沦,绝无尘染,诸天不能及,故云,太微玉清宫。”

⑷无极无上圣,廓落发光明:无极无上圣,指玉帝道高无极,位尊无上,至德大圣。廓落,指大。此句颂赞玉帝为宇宙之内最大智慧者,他发出很大的智慧之光来启发世人,使暗昧无知之人从此得到智慧的光明。

⑸寂寂浩无宗,玄范总十方:寂寂,默默无声,寂寂不可识。浩无宗,浩浩然无有根宗。皆指玉帝智慧之光。玄范,高尚的典范。总,统领、统管。十方,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并上、下合为十方。此句颂玉帝智慧之光尊崇无比,他总是默默无声地以其极高的智慧统领天界诸神化世人。

⑹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湛寂,寂寞无声。此谓寂寞无为,即无声无息,无思无为。真常道,谓永恒之道。《清静经注》称,“不变不妄,谓之真常”。恢漠,弘大而无声。大神通,最大的神通。此句颂赞玉帝寂寞无为却能固守永恒之道,宏大无声却能神通广大,法力无边。

⑺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此为玉皇之尊号。《皇经集注》称:“玉皇,非一天之尊,乃万天之主,三教之宗,最上无极大天尊,玄虚苍穹高上帝。”玄穹,即玄穹主。指玉帝为“穹窿苍穆,诸天都教主”。宋真宗时封玉皇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上帝”。宋徽宗又加封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

天皇宝诰

至心皈命礼

紫微宸极,勾陈天宫。九光宝苑之中,五炁玄都之上。体元皇而佐司玄化,总两极而共理三才。主持兵革之权衡,广推大德。统御星宸之缠次,毋失常经。上象巍峨,真元恢漠。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注释]

⑴天皇宝诰:天皇,即天皇大帝。全称为“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为“四御”之一,其职统御万雷。

⑵紫微宸极,勾陈天宫:紫微,即紫微宫。在北斗以北,按《步天歌》有星15颗,以北极为中枢,成两屏藩的形状。宸极,即北极星。此指北极大帝。道教尊神“四御”之一。道教认为北极大帝居住在紫微宫中,故又称为紫微北极大帝。北极大帝统率三界星神和山川诸神,是一切现象的宗主,能呼风唤雨,役使雷电鬼神。在道教神系中是仅次于“三清”和玉皇的高位神。勾陈天宫,即勾陈星座,位于紫微垣中,共有六颗星组成。道教将勾陈六星神格化,尊为四御之一,宣称他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

⑶九光宝苑之中,五炁玄都之上:九光,指九色宝光。为至一、皇一、帝一、元一、真一、天一、玄一、太一、正一、九一之气所化生。即至一始圣,混为苍光;皇一始圣,洞为赤光;帝一始圣,浩为青光;元一元真,昊为绿光;真一元真,景为黄光;天一元真,遁为白光;玄一玄仙,融为紫光;太一玄仙,炎为碧光;正一玄仙,演为乌光。宝苑,指九色宝光集中之地。五炁,指金、木、水、火、土之精炁。玄都,神仙所居之处。此言玄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之精炁构建而成。

⑷体元皇而佐司玄化,总两极而共理三才:体,成形、生长。元皇,谓天地人始分之时。佐司,辅助并掌管。玄化,指天地人的玄妙变化。总,统管。两级,指南、北。三才,指天、地、人。天皇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极和天地人三才,故称“总两极而共理三才”。

⑸主持兵革之权衡,广推大德:兵革,原为兵器衣甲的总称,此喻指战争。权衡,权为秤锤、衡为秤杆,此指权衡战争的得失。大德,盛大的功德。此句言,天皇大帝主持人间兵革之事,大力推行德政,以德行来教化世人。

⑹统御星宸之缠次,毋失常经:统御,控制、驾驭。星宸,指天上众星。缠次,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毋失,不会失掉,此指符合。常经,原指自然界恒久不变的规律。此指日月星辰远行的规律。

⑺上象巍峨,真元恢漠:上象,指天皇大帝的形象。巍峨,高大雄伟。真元,真元之气。恢漠,弘大而无声。

⑻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大悲,指悲悯世人。大愿,济度众生的宏愿。大圣,智慧超凡、通真达灵。大慈,慈祥呵护众生。此赞天皇大帝之盛德。

⑼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此为天皇之尊号。勾陈大帝,全称为“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星主宝诰

至心皈命礼

大罗天阙,紫微星宫。尊居北极之高,位正中天之上。法号金轮炽盛,道称玉斗玄尊。旋玑玉衡齐七政,总天经地纬。日月星宿约四时,行黄道紫垣。万象宗师,诸天统御。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万星教主,无极元皇。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注释]

⑴星主宝诰:又称《紫微诰》。星主,指紫微北极大帝。紫微大帝统御万星,故称星主。

⑵大罗天阙,紫微星宫:大罗,即大罗天。在三界诸天之上。天阙,宫阙。又指天上的门。紫微星宫,又称紫微宫,为天上星名。在北斗以北,按《步天歌》有星15颗。以北极为中枢,成两屏藩形状。此指紫微北极大帝所居住之所。

⑶尊居北极之高,位正中天之上:尊,地位极高。北极,北极星,在天的北极。(其实北极星并不在天球的正北极,现距极为1°)此指北部的极高处。《周礼正义》卷二十八称:“北极正中即天之中,古谓之天极。”故言“位正中天之上”。

⑷法号金轮炽盛,道称玉斗玄尊:金轮炽盛,为紫微北极大帝的法号。玉斗玄尊,道门对北极大帝的尊称。

⑸旋玑玉衡齐七政,总天经地纬:旋玑,北斗星名。《春秋运斗枢》称,北斗七星,第二旋,第三玑。玉衡,北斗第五星。齐,整治。七政,指北斗七星。《书·舜典》“日、月、五星,各异政”,《尚书》“北斗七星各有所主,……日月五星各异,故曰七政”。总,统御。天经地纬,原以织物的直线叫“经”,横线叫“纬”。此指天地。

⑹日月星宿约四时,行黄道紫垣:日月,太阳和月亮。星宿,泛指天空之星。约,约束、控制。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黄道,古人认为太阳绕地而行,黄道就是太阳绕地的轨道。紫垣,即紫微垣、紫微宫。

⑺万象宗师,诸天统御: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现象。宗师,指受人尊崇、奉为师表的人。诸天统御,即统御诸天。紫微北极大帝统率诸天星神,是一切现象的宗主。故称“万象宗师,诸天统御”。

⑻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大悲,指悲悯世人。大愿,济度众生的宏愿。大圣,智慧超凡、通真达灵。大慈,慈祥呵护众生。此赞紫微北极大帝之盛德。

⑼万星教主,无极元皇:教主,原指宗教的创始人,亦指教中地位极高者。此指统御众星之主。无极,指无形无象的宇宙原始状态。元皇,称天地人始分之时。

⑽中天紫微,北极大帝:此为紫微大帝指尊号。全称“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是道教尊神“四御”之一。道经称,北极大帝是元始天尊的化身,仅受玉皇大帝支配,统率三界星神和山川诸神,是一切现象的宗主,能呼风唤雨,役使雷电鬼神。可见北极大帝的品位之高。

后土宝诰

至心皈命礼

九华玉阙,七宝皇房。承天禀命之期,主阴执阳之柄。道推尊而含弘光大,德数蓄于柔顺利贞。效法昊天,根本育坤元之美。流行品物,生成施母道之仁。岳渎是依,山川咸仗。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注释]

⑴后土:道教尊神“四御”之一。全称“承天效法厚得光大后土皇地祇”,俗称“后土娘娘”。后土之称始于春秋,其身份、来历有人名、官名、神名等不同说法。汉代列入皇朝祀典,为历代帝王所沿袭。宋代时,道教列为“四御”神之一,宣称后土神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⑵九华玉阙,七宝皇房:九华,形容器物的华丽。此指玉阙的华丽。玉阙,仙人所居的宫阙。七宝,原指用多种宝物装饰的器物。此指用多种宝物做成的皇房。皇房,后土皇地祇居住之所。

⑶承天禀命之期,主阴执阳之柄:承天禀命,蒙受上天的指令。主阴执阳,即执掌阴阳。道教称后土为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的神。故言“主阴执阳之柄”。

⑷道推尊而含弘光大,德数蓄于柔顺利贞:道推尊,即推尊道。“道”为道教最根本的信仰。此喻指道的义理。含弘,包含了弘扬之意。德数蓄,即数蓄德。数蓄,指如数积聚,德,先秦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讲求清静无为,因顺自然,有所得于道,就是“德”。此指德行。柔顺,指顺应自然。利贞,指两种德行。《易》以“元亨利贞”为四德。

⑸效法昊天,根本育坤元之美:效法,即效仿。昊天,指昊天玉皇上帝,即玉皇大帝。根本,事物的本源。坤元,原为《周易》用语,“乾元”的对称。《易·坤彖》:“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此坤喻指后土神,元为坤德之所。此言后土神德育万物之美和大地山河之秀。

⑹流行品物,生成施母道之仁:流行,原指迅速传播或盛行一时。此指广泛布施。品物,即物品。生成,意即发展和变化。施,给予。母道,喻指生命指源。仁,仁慈。

⑺岳渎是依,山川咸仗:岳渎,岳为高大的山,渎指大川。一般把山岳、丘陵通称为山,川指水道或者河流。咸仗,全部仰仗。

⑻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大悲,指悲悯世人。大愿,济度众生的宏愿。大圣,智慧超凡、通真达灵。大慈,慈祥呵护众生。此赞后土之盛德。

⑼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此为后土神的尊号。北宋政和六年(年)宋徽宗封后土为“承天效法德光大后土皇地祇”。

南极宝诰

至心皈命礼

高上神霄府,凝神焕照宫。会元始祖炁以分真,应妙道虚无而开化。位乎九霄之上,统理诸天。总乎十极之中,宰制万化。宣金符而垂光济苦,施惠泽而覆育兆民。恩溥乾元,仁敷浩劫。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统天元圣天尊。

[注释]

⑴南极宝诰:南极,指南极长生大帝。为上帝之长子,主南方,执掌人间寿福之事。下有南极上宰,广寿仙翁;南极六司,延寿星君;南极福星,天德星君;南极禄星,天佑星君;南极寿星,老人星君等神仙。此诰,《道藏》第五册《诸师真诰》称《神霄耗》。

⑵高上神霄府,凝神焕照宫:高上,高高在上。形容很高。神霄,谓天的最高层。《道法会元》卷七十六称:“神霄府,乃真王(玉清真王,即南极长生大帝)所治,在于东南指位,其卿师使相赞辅玄化,雷霆玉经言之详矣。”可见,神霄府乃南极长生大帝所治之处。凝神,聚精会神,精神凝定不浮散。焕照,光彩照人。此言静心修炼,自然会光芒四射照亮整个宫阙。

⑶会元始祖炁以分真,应妙道虚无而开化:会,聚合、回合。元始祖炁,指先天虚无自然之妙炁。分真,分化成真。应,随。妙道虚无,即虚无的玄妙之道。开化,原指启蒙、教化。此指开度教化世人。

⑷位乎九霄之上,统理诸天:位乎,位于。九霄,谓天的极高处。统理诸天,南极长生大帝,为上帝之长子,主南方,执掌诸天人之寿福,故言“统理诸天”。

⑸总乎十极之中,宰制万化:总乎,应合子。十极,即十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宰制,统掇、支配。万化,万物的生长和变化。

⑹宣金符而垂光济苦,施惠泽而覆育兆民:宣,宣布、传播。金符,即神符。道教驱役鬼神以至人神合一的秘文。垂光,垂犹言“俯”,用为敬词。光,通“广”。济苦,济度苦难。施,给予。惠泽,惠通“慧”,指智慧;泽原指雨露,此引申为恩泽。覆育,指天地养育万物。兆民,指众百姓。兆,极言其多。

⑺恩溥乾元,仁敷浩劫:恩溥,恩泽广大。乾元,原为《周易》用语,“坤元”的对称。《易·乾》:“彖(tuàn)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孔颖达疏:“乾是卦名,元是乾德之(“乾”有“元亨利贞”四德)故以元德配乾释之。”此指大德。仁敷,布施仁爱之心。浩劫,大灾难。

⑻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大悲,指悲悯世人。大愿,济度众生的宏愿。大圣,智慧超凡、通真达灵。大慈,慈祥呵护众生。此赞南极长生大帝之盛德。

⑼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统天元圣天尊:此为南极指尊号。道经称,神霄玉清真王,乃上帝指长子,主南方,号长生大帝。北宋末出符箓道派神霄派,称其符法出子“高上神霄玉清真王”,又号南极长生大帝。

北五祖宝诰

至心皈命礼

大道开先,玄元阐化。教垂今古,谥号东华。接汉室之将军,隐终南而仙契。过化每超于劫运,示现长在于尘寰。启唐朝之英贤,悟神仙之秘诀。飞剑货药,警化无方。金廷丞相之高标,宝印力辞之勇决。霞裾上陟,南北统宗。天复挺于人豪,道遍通于四海。发金莲之七朵,演仙派于十方。长生理被于古今,玄妙天垂于率土。恢弘至道,广度愚迷。慈悲济苦,全真祖师。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道帝君。正阳开悟传道垂教帝君。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五祖阐道天尊。

[注释]

⑴北五祖宝诰:即王玄甫、钟离、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为全真派的传道祖师。

⑵大道开先,玄元阐化:大道即道教修炼的混元无极大道。开为开创。先是最初之时。玄元,指玄元皇帝道德天尊。阐化,是阐扬教化的意思。此二句可译为:最初开创的混元无极大道,是由玄元皇帝道德天尊阐扬教化下来的。

⑶教垂今古,谥号东华:教是玄门之教,垂是流传的意思。谥号,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有名望的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东华指东华帝君。此二句可译为:玄门大教流传古今的,是被封为东华帝君的祖师。

⑷接汉室之将军,隐终南而仙契:接,是接引的意思。此处可译为传法。仙契是契仙。契是刻的意思。契仙就是专心致志的修仙之道,此二句可译为:将法(道)传于汉朝的将军(钟离),(引其)隐居终南山而专心修炼(九转还丹)之道。

⑸过化每超于劫运,示现长在于尘寰:过,是经历。化,是教化,度化。超,是经历。劫运,道教对历史成败的看法,可译为很长时间。示现,是出现显化。长,通常。尘寰,是尘世凡间。此二句可直译为:经过教化,已经经历了很久的时间,常常在尘世凡间出现演道。

⑹启唐朝之英贤,悟神仙之秘诀:启是开启度化的意思。此句指钟离祖师点化吕祖的历史。故此二句可译为:去度化唐朝的英贤(吕洞宾),参悟神仙的秘诀。

⑺飞剑货药,警化无方:此二句是说吕祖教化众生。警化,惊醒教化。无方,是不拘地方。《吕祖志》有岳阳货物之典故:“洞宾游岳阳,诡名货药,一粒千金,三日不售。乃邓岳阳楼自食其药。忽腾空而起,众方弦慕,欲买其药。洞宾笑曰:‘道在目前,蓬莱跬步,抚机不发,当面错过。’乃吟诗曰‘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此二句可译为“(吕祖)用飞剑斩魔药物济苦,惊醒教化不拘地方。

⑻金廷丞相之高标,宝印力辞之勇决:此二句言刘海蟾祖师为燕主丞相,挂印出逃修道的典故,见下⒅条。此二句可译为:刘海蟾祖师居朝廷丞相指高位,经吕祖点化,解因辞朝的猛勇决烈之心。

⑼霞裾上陟,南北统宗:霞是烟霞,特指无入烟的地方,裾是居住。陟是登高上升。霞裾上陟是道高德重的道行;故此二句可译为:如此道高德重的修持,被南北二派统追为宗师。

⑽天复挺于人豪,道遍通于四海:挺,挺直,此处是出现的意思。人豪,人中豪杰,遍,传遍;通,沟通。此二句可译为:天下又出现了人中豪杰,大道立刻就传遍了全国。

⑾发金莲之七朵,演仙派于十方:此二句言重阳祖师道传七子(见七真诰)的典故,此二句可译为:因为传教给了号为七朵金莲的全真七子,而使仙道广演子十方世界。

⑿长生理被于古今,玄妙天垂于率土:可译为:长生久视之理于是被流传于古今,道法之玄妙普及于域内。

⒀恢弘至道,广度愚迷:按《吕祖全卷》记载:“祖师曰:‘大道至简至易。’故后人称道为至道,至道即至极真一之道。恢弘,恢是大、宽广的意思,弘是广大。此处可意为阐扬。愚迷,是迷途之愚昧者。此二句可译为:大力阐扬大道,大量普度迷失本来的愚昧后学。

⒁慈悲济苦,全真祖师:可译为:“祖师”以慈悲为怀,济苦后人,是全真派的祖师。

⒂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道帝君: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大元至元六年正曰褒赐东华紫府少阳帝君。后改为此封号。王玄甫,上仙姓王名玄甫,汉代东海人也,师白云上真得道,号华阳真人。六月十五日降世,十月十六日上升,不记何朝代,后传道与钟离觉,即正阳子钟离权也。所著文辞隐而不传,世有诗一章《载混成集》,其诗曰:“华阳山里多芝田,华阳山叟复延年。青松岸畔高柯下,白云堆里饮飞泉。不寒不热神荡荡,东来西往气绵绵。三千功行好归去,休问人间说洞天。”

⒃正阳开悟传道垂教帝君: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宋钦宗靖康初封为正阳真人。元至元六年正曰褒赐正阳开悟传道真君,后改为现封号。真人姓钟离名权,后改名觉,字寂道,号和谷子。一号正阳子,又号云房先生。燕台人也,又云京兆咸阳人。曾祖讳守道,父讳源。皆汉代著名。父列侯至云中府。生仙诞之时,异光数丈,庄若烈火。侍卫皆惊。真人之相,顶圆额广,耳厚肩长,目深鼻耸,口方颊大。大唇,脸如丹,乳远,臂垂如三岁儿,昼夜不哭,不食。第七日跃而有声曰:“身游紫府名书玉京”。其声如钟,行如奔马,童稚莫之能。及壮士晋为大将,统兵出战西北土蕃,两军交锋,忽天大雷电,风雨晦冥,人不相视,两军不战自溃。真人独骑奔逃山谷,迷失道路,夜进深林幽涧,期以全生。乃遇一胡僧,髯(rán)头拂额,体卦草结之衣,引行数里,到一村庄曰:“此东华先生成道之所,将军可以歇泊。”揖(yī)别而退。真人未敢惊动庄中。良久,忽闻人语云:“此碧眼胡僧,饶舌相挠(náo)。”庄中一老人,披白尘裘,扶青藜杖,抗声前曰:“来者非大将军钟离权否?”真人应曰:“是。”老人复曰:“尔何事,不寄宿山僧所。”真人闻大惊,心想必异人也。是时已失虎狼之威,遂有鸾鹤之志。不觉回心向道,哀求度世之方。于是老人授以长生真诀,赤符玉篆,金科灵文,金丹火候,青龙剑法。嘱之谨行。后施肩吾编《钟吕传道集》今行于世。

⒄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大元至元六年正月褒封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至今。真人吕姓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世传以为东平人。一云西河南府蒲坂县永乐镇人,即今河东中府也。曾祖延之仕唐终浙东节度使,祖渭第进士,德宗宗元中官至礼部侍郎。晚为潭州刺史。生子曰恭、曰俭、曰让。曰恭领南府判官,曰俭为御史。先生乃让之子也。贞元十二年丙子四月十四日生于林檎(qín)树下。少聪敏,日诵万言。至文宗开成二年丁巳擢(zhuó)第时四十二岁。后遇云房先生得长生诀。”

⒅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及《全真传》:大元至元六年正月褒赠海蟾明悟弘道帝君后有所改动。帝君姓刘名玄英。字宗成,号海蟾子。初名操,字昭远。后得道改称。燕地广陵人也(一云大辽人)。以明经擢第,仕燕主刘守光为相。素喜性命之说,钦崇黄老之教。一日,忽有道人来谒。海蟾乃邀坐堂上,待以宾礼。问其氏族名字俱不对,但自称正阳子。海蟾顺风请益,道人为清静无为之宗,金液还丹之要。既竟乃索鸡卵十枚,金钱十文,以一文置之几上,累十卵于钱,若浮图之状。海蟾惊异之叹曰:“危哉。”道人曰:“人居荣禄之场,履忧患之地,其危有甚子此者。”复以尽其钱,擘破为二掷之,遂辞而去。海蟾因此大悟,是夜命家人设宴弃掷金,翌早解印辞朝,易服从道。有诗云:“抛离火宅三千指,屏去门兵十万家。”纪当时之实也。一旦遽辞燕地,泛秦川,陶真于泰华之前,遁迹于终南之下,韬光隐晦,莫测其所以然。”《全真传》云:“十二月二十四日降生,十一月二十七日上升。不记何年也。”

⒆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云:“大元至元六年正月褒赠此号。”后有所改动。又云:“师姓王,名嘉,字知明,号重阳子,京兆咸阳人。迁终南之刘将村,母感异梦而妊,二十有四月始生,时宋徽宗政和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也。师自幼不群,及长体貌雄伟,美须髯,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弱冠业进士,系学藉好属文,才思敏捷,始名中孚,字允卿,后入道改称焉。齐改元阜昌初(金太宗天会八年封刘豫(yù)为王,国号齐,是南宋建炎四年)……以害风自呼,是年六月,师醉于甘河镇,会二人,被发披毡,其年貌同一,师讶之其人徐曰:‘此子可教’。因授其修真口诀,时年四十有八,故遇师诗云:‘四旬八上始遭逢,口诀传来便有功。’其所遇者,盖唐纯阳子吕仙翁之化身也。”

⒇五祖阐道天尊:为北五祖之合称。

南五祖宝诰

志心皈命礼

明真正道,行化南天。九皇降迹于天台,一脉浚通于刘祖。采琼花之仙异,著悟真之丹书。道付杏林,不日还元之编集。法通鸡足,俞琰丹髓之书成。真人挺出惠州,信地悟超神俊。刀圭入口,神化无方。施雷雨于掌中,甦生民于世外。德彰南海,获琼玉之英标。道遍遐荒,饫法言之灵妙。龙虎罗浮之迹,武夷玉隆之书。过化多方,真文备著。为神仙之首冠,集前代之范模。誓愿弘深,慈悲仁圣祖师。悟真紫阳真人。杏林翠玄真人。道光紫贤真人。泥丸翠虚真人。琼琯紫清真人。五祖藏道天尊。

[注释]

⑴南五祖宝诰:全真教为与北五祖区别,故称张紫阳、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为南五祖。

⑵明真正道,行化南天:明真,明白,真一不二。正道、行化,即以行迹德行教化。南天,一般多以南天为天之大门,此处特指我国南方闽粤一带。

⑶九皇降迹于天台,一脉浚通于刘祖: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云:“宋徽宗政和中,紫阳一日通名姓谒黄公冕仲尚书于延平。黄公素传容成之道……后寓书于黄,叙述甚异,其孙铨见其书秘不尽言,其中大略:紫阳自谓昔与黄皆紫微天宫,号九皇真人,因误校勘劫运之籍,逐谪于人间。今垣中可见者六星而已。潜耀者三用成冕仲,洎维杨于先生也。故此处九皇即译为九皇真人。浚,疏通的意思。此二句均是紫阳真人典故。故此二句可译为:九皇真人由天台降生于人间,一脉接承大道于刘海蟾祖师。

⑷采琼花之仙异,著悟真之丹书:此二句亦紫阳真人显化典故。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云:一僧修戒定真慧,自以为得最上乘旨,同往扬州观琼花……紫阳与僧处一净室,相对瞑目趺坐。皆出神游,紫阳才到,其禅师已先至,绕花三匝,紫阳曰:“今日与禅师至此各折一花为记。”僧与紫阳各折一花归,少倾紫阳与僧欠伸而觉,紫阳云:“禅师琼花何在?”僧袖手皆空,紫阳于手中拈出琼花。后作《悟真篇》行于世。故此二句可译为:采琼花以示仙家之神异,著写《悟真篇》一内丹书籍。

⑸道付杏林,不日还元之编集:此二句言石泰杏林真人典故。石泰真人得内丹之道,著有《还元篇》一书,故此二句可译为:将大道内丹口诀传付给杏林真人,杏林真人不久便著有《还元篇》一书。

⑹法通鸡足,俞琰丹髓之书成:此二句乃薛道光真人典故,俞琰丹髓,即薛道光真人所著《还丹复命篇》、《丹髓歌》等。陕府鸡足山人也。故此二句可译为:杏林真人将道法又传于鸡足山人薛道光后来写成《丹髓歌》及《还丹复命篇》二书。

⑺真人挺出惠州,信地悟超神俊:此二句乃陈楠真人典故,真人惠州博罗县白水崖人。挺出,挺身而出。信地,就地。故此二句可译为:陈楠真人由惠州挺身而出,就此地而彻悟神仙超人的玄妙。信地,原指军队驻扎和管辖的地方,这里是借用。

⑻刀圭入口,神化无方:刀圭,按《辞源》云药物量名,《政和澄类本草》引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凡散药有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准如梧桐于大也。”明董炁《碧里杂存》上刀圭:“前在京师,买得古错刀三枚,京师人谓之长钱。……其钱形正似今之剃刀,其上一圈,正似圭壁之形,中一孔即贯索之处。盖服食家举刀取药,仅满其上之圭,故谓之刀圭,言其少耳。”刀即钱之别名。其实所谓的圭,即古时量日长用的有刻度的立尺。后来道家以刀圭表示阴阳。此处指陈楠真人后来得太乙刀圭金丹法诀。人口,是进入其口。此处表示阴阳火候恰到好处时。神化,神奇的变化。无方,没有办法用言语来形容。故此二句可译为:太乙刀圭金丹法诀炼到极妙时,神奇的法力无法形容。

⑼施雷雨于掌中,甦生民于世外:此二句言陈楠真人于黎姥山付之。病多辄愈。故多受民众称颂。甦即苏。一般指人假死后再活过来,此处特指济救的意思。故此二句可译为:运用雷雨大法于指掌之中,以道法与百姓治病于世外。

⑽德彰南海,获琼玉之英标:琼玉,此处用来形容大道口诀的珍贵。英标,此处是精华的意思。此二句言白玉蟾(自号南海翁)得陈楠先生之道,常用雷印佩符为百姓祈禳,辄有异应。故此二句可译为:海南翁白玉蟾得到陈楠真人金液口诀,为百姓治病被称颂。此亦赞白玉蟾语,白玉蟾为琼州人。

⑾道遍遐荒,饫法言之灵妙:遐荒,此处指边远地区。此二句言白玉蟾受上清箓行诸价法于都天大雷,而四处传道。故此二句译为:得到都天大法后,便四处显化传道。

⑿龙虎罗浮之迹,武夷玉隆之书:此二句亦白玉蟾真人典故,言真人独往还于罗浮、龙虎、武夷、天台、金华等地。并著有《武夷集》及《玉隆集》二书,故此二句译为:龙虎罗浮诸仙山均留下真人之仙迹。并留有《武夷集》及《玉隆集》之书籍。

⒀过化多方,真文备著:过,经过。化,教化。多方,许多地方。此二句可译为:教化经过许多地方,并写了许多文章丹书。

⒁为神仙之首冠,集前代之范模: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自得道后,蔬肠绝粒凡九年,而四方学者如牛。……后从游名山莫知所之。”故此处言:为众多仙人之首冠,集前代神仙之模范。

⒂誓愿弘深,慈悲仁圣祖师:此二句可译为:有非常弘大深重的宏誓愿力。是非常慈悲仁义的圣贤祖师。

⒃悟真紫阳真人:名张用成,又名张伯端。天台人少无所不学,浪迹云水,晚传混元之道而未备,孜孜访问。宋神宗熙宁二年,陆龙图公诜镇益都,乃依以游蜀,遂遇刘海蟾授金液还丹火候之诀,乃改名用成,字平叔,号紫阳。修炼功成作《悟真篇》一书行于世。

⒄杏林翠玄真人:名石泰,常州人;字得之,杏林,一号翠玄子。遇紫阳的金丹之道。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八月十五日,尸解作颂云:“雷破泥丸穴,真身驾火龙。不知谁下手,打破太虚空。”后两年易介复见杏林于罗浮山。

⒅道光紫贤真人:即薛道光,一名式,一名道源陕府鸡足山人也。一云阆州人,字太原。尝为僧,法号紫贤,一号毗陵。云游长安留开福寺长老修严与道眼因缘。“金鸡未鸣时,如何没音响。”宋徽宗崇宁五年丙戌冬寓眉县之青镇,听讲佛寺,适遇风翔县杏林驿道人,石泰年已八十五矣。发绿朱颜,神宁非凡……紫贤遂稽首皈依,请受业,卒学还丹受口诀。光宗绍熙二年九月初九日,尸解作颂曰:“铁马奔人海,泥蛇飞上天。蓬莱三岛路,原不在西边。”明年,沙道昭复见紫贤于霍童。(摘自《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⒆泥丸翠虚真人:真人名陈楠,字楠木,号翠虚,惠州博罗县白水崖人。以盘龙箍桶为生,后得太乙刀圭金丹发诀于薛道光。得景霄大雷琅书于黎姥山神人。每人求符捻土付之,病多愈,故人呼之陈泥丸。宋徽宗政和中举提举道录院。后归罗浮以道法行于世,所至与人治鬼。后人水而逝,为止水解。(摘自《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⒇琼琯紫清真人:真人姓白,母以玉蟾名之,一字如晦,世为闽人,以其祖任琼州之日,故生于海南,乃自号海琼子,或号海南翁。或神霄散吏。幼举童子,长游方外,蔬肠绝粒,凡九年而四方学者如毛。……初事翠虚九年,始得其道。翠虚游方外,必与先生俱。逮翠虚解化于临漳。先生乃独往还于罗浮、霍童、武夷、龙虎、天台、金华……“后”受上清录行诸阶法子都天大雷最著,所用雷印,常佩符肘间,所至祈禳辄取异应,后从游名山,莫知所之。或言尸解于海丰县。(摘自《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21)五祖蒇道天尊:蒇,完成、解决。蒇事,即把事情做完。此封号为南五祖合称。

七真宝诰

志心皈命礼

道先一炁,世显七真。悟五行不到之言,得九转还丹之诀。甘泉润物,变朽回春。金骨仙姿,得四言而契道。卫州变化,坐十载以成真。壁间墨迹之非凡,雪竹月松之姿异。三井有多生之记,一时著显化之功。磻溪六年,龙门七载。道功备而名闻时主,丹符锡而掌握神仙。石上谈玄,空中飞盖。元主屡宣而问道,甘霖刻日以济民。早穷易道之言,晚造神仙之诀。卦图斯演,至道大成。清静散人,探玄得道。蓬莱仙路,亿劫独持。慈悲救苦,全真祖师。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长真凝神玄静蕴德真君。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长春全德神化明应主教真君。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君。太古广宁通玄妙极真君。清静渊真玄虚顺化元君。七真演化天尊。

[注释]

⑴七真:为王重阳祖师之七大弟子,即马丹阳、谭长真、刘长生、王玉阳、邱长春、郝太古、孙不二。又称“全真七子”。

⑵道先一炁,世显七真:世,在……的时候。按《道藏卷三·三才定位图》说:“大道始初发生乎一气,一气初为玄元始三气。”故曰道先一气。此二句可译为:混元无极大道先是由一气化生,至(北宋末)出现了全真七师。

⑶悟五行不到之言,得九转还丹之诀:悟,彻悟。不到,不能表达形容的意思。此段本是一典故,言大定十年七月马丹阳祖师于乡人战师饮于范明叔怡老亭,酒酣师题诗云:“抱元守一是工夫,懒汉如今一也无。终日吃杯畅神思,醉中却有那人扶。”后重阳师自终南来,径入怡老亭,战师问:“布袍竹笠冒暑东来何勤如焉。”曰:“宿缘仙契有知己之寻。”既食瓜即从蒂而食,问其故曰:“甘从苦中来。”问从何处来,曰:“予从前所有醉中人扶植语,何以得知。”因问何名为道,曰:“五行不到处,父母末生时。”后马丹阳师从重阳祖师,得祖师九转还丹工夫。故此二句可译为:“马丹阳真人彻悟了重阳祖师五行不能表达形容的至理名言,得到了九转还丹起死回生的长生秘诀。”

⑷甘泉润物,变朽回春:此二句乃为马祖典故。阳马祖居华亭,墙外有林檎一株,枯已久矣,四月四日,师从环汲水以沃之复活。因作异术记。芝阳道友崔公,阅其文疑其过情。遂于四月移竹两丛,松一株于全真庵以移植,不时枝叶皆黄萎。崔启师曰:“此松竹可活否?”师答诗云:“窗外不惟君子绿,庵前又喜大夫青”之句。遂令门人于知一,去其黄叶,以涤面水溉之,不旬日荣茂如初。故此句可译为:“后来马祖有了甘泉润物,变朽回春的道法。”

⑸金骨仙姿,得四言而契道:此二句是谭处端祖师典故。言谭祖生而骨相不凡,后于金世宗大定七年闻王重阳祖师在马丹阳家。径往乞备门弟子。得到重阳祖师四句真言诗一首而契身子道。故此二句可译为:“谭处端祖师生而骨相不凡,仙骨道资,并且得到了王重阳祖师的四言秘诀面契身于道。”

⑹卫州变化,坐十载以成真:此二句乃为谭祖成道显化典故。言谭祖东游抵阳武县北,夜见北斗交换,星如车轮。及呼道众观之,其星尚如鸡卵,动摇不定。久之复故,师念圣号甚勤。卫州淇门镇石孔里问师持念之故。师云:“众亦宜念,今岁当有大水之灾。众莫之省,是年河决……”后九年于黄县卢山延真观悟道成真。故此二句可译为:谭祖在卫州显道变化,静坐了十年而成了道果。

⑺壁间墨迹之非凡,雪竹月松之姿异:此二句言刘处玄真人典故。言金世宗九年春于邻居壁间,人所不及处得二颂,其墨尚濡。末句云:“武宫养性真仙人,须作长生不死人。”是岁九月,王重阳祖师语其徒马丹阳,长真自东而来,师与母但往参谒祖师,一见之问:“汝解壁间语否?”师不言,四人相视而笑,正所谓“目击道存之妙也。”又言王重阳祖师爱其殷勤,美其专精,顾其神采之不群。乃叹之曰:“松之月,竹之雪,故不受于黄尘。”故赐之诗曰:“钓罢归来又见鳌,已知有分例仙曹。鸣榔相唤知予意,濯出洪波万丈高。”时年刘二十三岁。故此二句可译为“领悟了壁间墨迹之非凡真理,得到了王重阳祖师”松之月,竹之雪“之特殊赞誉。

⑻三井有多生之记,一时著显化之功:此二句乃刘祖修行显化典故。言刘师居洛阳市土地庙,不语三年。俄迁城东云溪洞,徒众日集,忽指地云:“中有井三。“凿之,二丈余得,下贯泉源。人问何以知之。曰:“曩世所居也二十年。”师指庵右冯氏园曰:“此吾身之缘。四十年后园之松柏死,炁水西流其,当不售而得之。”乃磨一碑埋于中。后果应验。故此二句可译为:刘祖在三井洞有使枯松复活的传说,一时之间传扬着真人灵验显化的深德厚功。

⑼磻溪六年,龙门七载:此二句乃邱祖在磻溪六年,居陇龙门洞修真七年之典(详见七真传)。故此二句可译为:邱真人在磻溪河积功磨性经历了六年,龙门洞内又坐了七年的真功。

⑽道功备而名闻时主,丹符锡而掌握神仙:此二句亦邱真人道成典故。备,完备。此处可理解圆满的意思。丹符指皇帝赐给的敕书虎符,管领天下道教。

⑾石上谈玄,空中飞盖:此二句是说王玉阳祖师少年时一日偶至山中,遇一老人坐于盘石之上,呼之使来,预言,他日必扬名帝阙,为道教宗主之典和王重阳掷伞于空,而坠于王玉阳修行之云光洞,赐玉阳为阳子号之典。

⑿主屡宣而问道,甘霖刻日以济民:亦是王玉阳故事。元,并非指成吉思汗之元代,而是指帝王,即金王朝之帝王。金帝曾多次召玉阳问道。亦曾多次奉旨建醮,祈雨。

⒀早穷易道之言,晚造神仙之诀:此二句乃郝祖修道典故,据《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言郝祖少孤事母甚孝,梦神人示以周易秘义。由是洞晓阴阳律历卜巫术。厌纷华而乐淡薄,隐德于卜筮之中,后“遂行之至岐山,遇神人复授以易之大义。十五年坐沃州桥下而不语。”故此二句可译为(郝真人)早年曾彻悟了易道真言,晚年又写了《太古集》一书,以卦图叙述得道成仙的秘诀。

⒁卦图斯演,至道大成:此二句乃郝祖典故,据《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言郝祖“二十二年居真定,升堂讲演,远近来听者常数百人,有问答歌诗,周易参同演说图像。”故此二句可译为:(真人)用卦图来演示至道。后大功告成矣。

⒂清静散人,探玄得道:清静散人,乃重阳祖师为孙不二真人所赠之号。探玄得道,言,垢面蓬头,以秽污而远世魔……内修仙道外隐仙迹也。故此二句可译为:号清静散人的孙不二祖师,远避世俗探寻玄理而得悟至道。

⒃蓬莱仙路,亿劫独持:此二句为孙不二祖师修道典故。据《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言,孙祖“奄然而化,香风散漫,瑞气氤氲,竟日不散。时丹阳居宁海环堵中,闻仙乐骇空,仰而视之,见仙姑乘彩云而过,仙童玉女旌节仪仗拥导前后,府而告丹阳,吾先归蓬岛矣。”此二句可译为(孙不二真人)在蓬莱仙路上。独立诸真之鳌头。

⒄慈悲救苦,全真祖师:此句可译为:(如此)慈悯悲同且济苦百姓,被号封为全真道教的祖师。

⒅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据《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及《金莲正宗》:“大元六年巳已正月褒赠丹阳抱一,无为真人。后改动为此封号。马玉,初名从义,字宜甫,一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汉代波将军援之后,本扶风人,五代兵乱迁宁海。世业儒,祖觉,字萃叟,至孝,通五经,父师扬,字希贤。仪观秀伟,沉静有度量,以孝义称。母孕梦麻股赐丹一粒吞之,觉而分瑞,太宗天会元年五月二十日生。师儿时常诵乘云驾鹤之语,及长为儒而不乐进取。后师重阳祖学道。”

⒆长真凝神玄静蕴德真君: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及《金莲正宗》,大元至元六年巳已正月褒赠长真云水蕴德真人。后有所动为此封号,谭祖名玉字伯玉后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乃王重阳祖师所授之也。世为宁海人,金太宗天会元年三月一日生,生而骨相不凡,六岁偶堕井,其家人急救之,则安坐乃上出之,无所伤。世宗大定七年闻王重阳祖师在马丹阳处,径往乞备门弟子。

⒇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及《金莲正宗》,大元至元六年巳已正月褒赠长生辅化明德真人。后改动为此封号。刘祖名处玄,字通妙,长生其号也。金熙宗皇统七年七月十二日生于东莱之武官庄。其先九世,孝友相继。宋太宗太平兴国间朝廷旌其门闾特免本郡诸役……母王氏夜梦白衣翁平出西南指之,有玉树而四枝各有一金叶。令取其一曰:“他日异人,意将取之。”叶自坠于手,视之则金蝉飞起而复投于口中,翁失所在。十月三日师乃生,是夜紫气二道,从太基山横贯其家,师自幼而孤,事母以孝闻。后师王重阳祖师。

21长春全德神化明应主教真君: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及《金莲正宗》,大元至元六年巳已正月褒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后改动为此封号。邱祖名处机,字痛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人,世为显姓。金熙宗大定六年,师甫十九居昆嵛山间,闻重阳师子宁海全真庵即往师焉。

22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君: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及《金莲正宗》,大元至元六年巳已正月褒赐玉阳体玄普度真人。后改为此封号。王祖名处一,宁海东牟人,玉阳其号也。金熙宗皇统二年壬戌三月十八日,母周氏夜梦红霞绕身惊寤。是日乃生,甫七岁,尝气绝仆地,移时方苏。母惊问:“汝何为而若是?”曰:“但知熟寐,不知其他。”师因悟生死之理。弱冠或告以婚事,笑而不应。世宗大定八年师在文登牛仙山庵居,人告以王重阳祖师到,即诣全真庵请为门弟子。

23太古广宁通玄妙极真君: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及《金莲正宗》,大元至元六年已已正月褒赐广宁通玄太古真人,后改为此封号。郝祖名大通,字太古,宁海人,广宁其号也,金熙宗天眷三年正月初三生。世为宦族,少孤事母甚孝。梦神人示以周易秘义。世宗大定七年王重阳祖师至宁海,见其资禀事古,所习不凡,遂以背坐之机,感发之,翌日晚于朝元观付二词。言下领悟,如走万里迷途一呼知返。八年三月从祖师。至昆嵛烟霞洞请列门弟子中而求法焉。祖师乃名之曰璘(lín),道号恬然子。

24清静渊真玄虚顺化元君: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大元已已年正月褒赐清静渊贞顺德真人。后改动为此封号。孙祖名不二,号清静散人。宁海毫族孙忠翊(yì)之幼女也。金太祖天辅二年戊戌春,母梦七鹤舞于庭,一鹤渐人怀,觉而有娠,至已亥正月五日乃生。生而聪慧,柔淑真懿(yì)之态,挺乎自然。世宗大定七年丁亥重阳祖师自终南来化宜甫,洎(jì)仙姑人道,构全真庵以居之,夫妻敬之若神,事之若君。

25七真演化天尊:为全真七子合成。

雷祖宝诰(普化宝诰)

至心皈命礼

九天应元府,无上玉清王。化形而满十方,谈道而趺九凤。三十六天之上,阅宝笈,考琼书。千五百劫之先,位正真,权大化。手举金光如意,宣说玉枢宝经。不顺化作微尘,发号疾如风火。以清静心而弘大愿,以智慧而伏诸魔。总司五雷,运行三界。群生父,万灵师。大圣大慈,至皇至道。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注释]

①雷祖宝诰:雷祖,雷神之祖,即雷祖天尊。道经以雷祖居九天之上,综司五雷,应化九天,运心三界,而总管雷霆都府,及二院(指五雷院、驱邪院)、三司(指万神雷司、雷霆都司、雷霆部司)。此诰原文出于《道藏》第五册《诸师真诰》之《普化号》。《道藏辑要》张集《玄门功课早坛》称《普化诰》。

②九天应元府,无上玉清王:九天,天空。指天的极高处。应元府,雷祖天尊所居住之仙府。无上,至高无上。玉清王,即玉清真王。《玉枢宝经集注》称:元始天尊生九子,玉清真王化生雷神普化天尊。故称“无上玉清王”。

③化形而满十方,谈道而趺(fū)九凤:化形,变化形状。满,充满、布满。十方,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亦泛指各处。谈道,即讲道。趺:盘腿坐。九凤:《山海经大荒北经》称“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此处是指宝座名。

④三十六天之上,阅宝笈,考琼书:三十六天,谓神仙所居住的三十六天界。宝笈(jí),笈指书箱。阅宝笈,《玉枢宝经》称“阅太幽碧瑶之笈。”考琼书,考指核正、考证;琼书是指仙界中的经书。《玉枢宝经》称“考洞微明晨之书。”

⑤千五百劫之先,位正真,权大化:劫,世界经历若千万年毁灭一次,重新再开始,这样一个周期叫做一“劫”。正真,指得道成真。权,权宜。指适合一时权宜之法。大化,广泛的教化。此指雷祖天尊的教化。此句言雷祖天尊在一千五百个劫之前,就已经得道成真,并开始广泛教化世人。

⑥手举金光如意,宣说玉枢宝经:手举,手执。金光,金色祥光。如意,道教斋醮法器。用竹、玉、骨等制成,头作灵芝或云叶形,柄微曲。明《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六称“如意”为黄帝所制,战蚩尤之兵器也。后世改为骨朵,天真执之,以辟群魔。宣说,指讲解。玉枢宝经,全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此指雷祖天尊手执如意,讲解玉枢宝经,以教化世人。

⑦不顺化作微尘,发号疾如风火:微尘,细小的灰尘。发号,发出号令,此指雷祖天尊发出降服诸天妖魔的号令,如有不顺从者,便使其化为灰尘。疾如风火,指雷祖天尊发出号令之快,如同风火一样。

⑧以清静心而弘大愿,以智慧而伏诸魔:清静,清心寡欲、无为和静。此句言,雷祖天尊以清静之心而弘扬教化世人之大愿,凭借自己聪明智慧的力量来降服诸天妖魔。

⑨总司五雷,运行三界:总司,统领掌管。五雷,指天雷、地雷、水雷、神雷、社雷。运行,运用主观意识。道教认为,一切意识等精神领域的内容,都属于“心”的范围。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

⑩群生父,万灵师:群生,即众生。万灵,指一切生灵。雷祖大帝发大愿教化世人,又起哀怜之心度化生灵。故称“群生父,万灵师。”

⑾大圣大慈,至皇至道:大圣,指具有极高智慧。大慈,慈爱、慈悲。至皇,指至高无上的地位。至道,最根本之道。

⑿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此为雷祖的尊号。

更多精彩内容推荐

玄门晚课,诸真宝诰丨转发分享,功德无量!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31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